哲青哥的作品,必讀,從不叫人失望!
除了有典型的哲青風格,歷史、藝術與文學外,
這本書描述了過去旅行中的負面經驗,(其實我不太確定本人是否如此定義,但就一般人的觀點的確是危險、不好的事情囉)
但這樣的「負面」似乎更趨近真實、更親近本人,這是我很喜歡新書的原因,
比起浩瀚的歷史藝術文學知識,我更好奇於哲青哥之於「過去」能夠舞出怎樣的節奏。
哲青哥的作品,必讀,從不叫人失望!
除了有典型的哲青風格,歷史、藝術與文學外,
這本書描述了過去旅行中的負面經驗,(其實我不太確定本人是否如此定義,但就一般人的觀點的確是危險、不好的事情囉)
但這樣的「負面」似乎更趨近真實、更親近本人,這是我很喜歡新書的原因,
比起浩瀚的歷史藝術文學知識,我更好奇於哲青哥之於「過去」能夠舞出怎樣的節奏。
從小到大,看過異鄉人不知道幾遍了,彷彿年紀愈大愈能夠理解莫梭的心情,
而若要理解莫梭的心情就必須先放下現代社會的價值觀,
一個殺人的人怎麼可能會是好人?!不相信上帝怎麼會是好人?
只因沒錢就把媽媽送進療養院而不探視、母親下葬時而沒有落淚,一個冷漠的人怎麼可能會是好人?
只是因為陽光反射就不小心扣了扳機?誰相信我帶著槍是因為怕朋友尋仇所以代為保管?
《麥本三步喜歡什麼呢?》是一本很可愛的小說,閱讀時腦中一直浮現一位很可愛的學生,非常療癒!
但我也必須直白的說對出版社-悅知文化十分失望,在正式出版(非試讀版哦)的書籍中,居然有2頁有幾句話是重複的,就別提其他小地方缺了標點符號或多了個空格了。原本看到還想說是不是本書的特色?!畢竟主角是一位神經很粗的人,該不會是該主角的獨特思考脈絡吧!我還很客氣的傳訊息給小編,結果證實的確是出版社的失誤。
從去年12月出版到現在,我不相信只有我一個人發現,(後來看到博客來的書評,果真也有讀者發現)但出版社完全不聞不問,完全沒有要公告給讀者知道的意思,發個通告說聲抱歉有這麼困難嗎?!還有就是整個出版社到底出了什麼問題?直覺反應是校對的問題,但根本沒有校對或者是另有原因,我想出版社應該要給了交代才是吧!其實我也有再詢問是否有換貨服務?因為之前有出版社有錯誤是可以提供換貨服務的,只是運費自付,我覺得合理。結果小編就是已讀不回,我無言......回覆讀者的訊息有這麼難嗎?我看根本就是作賊心虛吧!
作者對於美國甚至全球社會脈動有獨特且全面的剖析,看到作者分析目前社會對於「成功」的看法,有一種當頭棒嚇的感覺。從小到大,社會價值或學校老師都教導:教育是改變社會階層的方式,妳只要認真讀書就可以賺大錢、就可以改善家境但從來沒想過所謂的「文憑主義」無形之中其實隱藏了「成績不好、學歷低是他們自己不努力所致」,甚至都不禁需要好好思考:我有沒有在無形之中去歧視那些學歷低、勞工階級的人。而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是不是也常常帶給學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讓學生也認為成績差是自己的問題,甚至造成他們低自尊的狀態。
很有趣的問題是:如果妳生而有錢,妳會希望自己活在哪個社會?要是生而貧窮,妳有會選擇哪個社會?前者當然會選擇貴族社會,後者則傾向菁英社會。這個小小的問題立刻會讓我深深的反省:制度不可能100%完美,當我是既得利益者時,一方面要謙虛自己目前的狀態不全然只是我個人努力而來,另一方面也要去關懷另一個族群、甚至去主動幫助他人,而不是認為他們就是咎由自取。
總之,這本書值得推薦的原因是作者除了讓我瞭解美國所謂的菁英教育,或者所謂頂大,其實某個程度是「錢」換來的,除了讓我可以反思自己的價值觀之外,更讓我有機會去思考:如果今天自己因為「會讀書」而有點小小的成就,除了是自己努力而來的結果外,更是從小到大的貴人相助所致,因為「運氣」也佔了不少的成分,所以需要謙虛以對,然後因著運氣而得來的報酬也應該要回饋給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才是。
喜愛指數:💛💛💛💛💛
(如果對不丹有些瞭解或對藏傳文化有興趣或甚至去過藏區,應該會跟我一樣從頭感動到尾💓;不然有些人看完應該會覺得是個很普通的電影,尤其是最後的結局又說的不清不楚的,但我本人就是很愛!!)
(其實我也蠻喜歡英文片名,Lunana: A Yak in the Classroom,Yak不只關乎生命的生存,更是信仰的延續,永恆。)
(我想應該很少人想看冷門片,以下就是滿滿的雷囉!)
這本小說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寫實自傳,工作紀事+旅行心得;就又這麼碰巧與自己的經驗相關,所以閱讀過程好沈重,關於工作、關於初衷、關於疾病、關於迷失、關於自我、關於天堂……實在有太多投射在腦海中不斷盤旋。
拉達克,印度的藏區,風馬旗、瑪呢堆、曼陀羅……光看到這些關鍵字,西藏的記憶又再度湧現:我是在怎樣的機緣踏上西藏的土地、又經歷了哪些這一輩子都很難忘的體驗、而如何在回國的幾年之內思思念念想要再回到那裡:苦卻是天堂的淨土,然後希望可以踏遍世界上所有的藏區。好好呼吸、好好走路、好好休息,做好「好好」,自然割捨我執、放下目前還在執著的價值。
榮總的向日葵,精神醫學領域的人應該很熟悉!我很感謝向日葵的團隊能夠提供那些生病而無法上學的孩子還有學習的機會(這真的很困難)。想起了多年前的壯壯,Tourette conbine ADHD,且主治還懷疑是Autism,平常在學校有很明顯的tic,焦慮起來聲音尤其明顯再加上衝動行為,在學校真的好難生存。還好壯壯還可以去向日葵,除了藥物治療外,還有團療、心理治療、職能治療,讓孩子可以穩定作息到醫院上學(不然也只能休學中輟了)。此外,那裡有老師可以教導國英數,老師也會定期和我聯繫討論孩子的狀況並且商量何時可以回到學校,即使無法回校,只要孩子穩定出席,那學期成績就沒問題。壯壯在我手上就這麼進進出出,可惜在我離開以前沒能再看到他回到學校。這些生病的孩子真的很不容易,除了疾病外,我常常在思考怎樣可以讓他們可以活的比較像一個「人」,除了疾病和藥物副作用外,我能不能用其他眼光理解他們,而他們可以用怎樣的視野理解自己。
曼陀羅,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內在自我與外界現實,各自獨立卻也融合為一;創造7天、停留4天、隨著印度河消失,然後再創造。「會不會太可惜!!」人世間就是這樣卡住了,自己的生命如此,工作上每年迎接新生、送走舊生更是如此,若無法順應自然法則、學會專注此時此刻並放下,困擾油然而生。
有些學生真想放飛就好,公主型的學生真的是教不起,還好只是少數而已?!(也只能這樣安慰自己😮😮😮)。
直升班的優勢就在於別人正處於考完放空的狀態,而我們已經先上了一年的高中生涯以及升學了!從上學期的108課綱介紹、18學群的認識、施測興趣量表(從何倫碼順便學習文理的概念)以及從職業學習與大學科系的關聯;最近開始介紹重要的升學平臺-IOH和ColleGo,先熟悉大學四年的模樣,然後再認識學類的概念,進而從學類搜尋全台的相關科系,最後在畢業前也會學到從雜誌探索/吸收新知的重要性。
這學期還蠻開心的是忠孝兩班的孩子會陸續針對升學發問,會問大學營隊怎麼參加、有沒有推薦的營隊,會問上了高中文組或理組的問題,還有很多關於大學科系選擇的疑問,最近甚至有孩子單獨約時間要討論未來的志向以及在考慮是否去國外留學的掙扎。上課時有提醒學生要好好寫學習單因為是要上傳到學習歷程平臺的,也有學生私下多要了幾張學習單想要多寫,當然也有學生因為覺得寫不好而想要重寫的,不管理由是什麼,我覺得看到孩子有心就覺得很開心。
以上,並不是所有直升班的樣貌,但最近一直很用力的提醒自己:多看看那些認真對待自己未來的孩子吧,只要能推得動某些孩子,是不是就應該要知足了😉😉😉。
----------------------
【書名】 活著的圖書館
【簡介】
對人類來說,「書」為何物?
書──原本就是不安分而危險的東西
這是將關於書的危險而奇特的想像與實際歷史巧妙結合起來的一本與眾不同的書。
作者以多種時間、空間及出場人物為基礎,創作了12篇主題為「對人類來說,書為何物?」的短篇小說。在各篇小說的末尾,還加上了背景說明,以幫助讀者理解。
人死後,只有在陰間寫自傳,才能進入涅磐。在第一篇故事〈陰間是座龐大的圖書館〉的末尾,介紹了歷史中可以找到的「想像的圖書館,想像的書」的故事。在古代埃及,圖書館被稱為「靈魂醫療所」,作家Borges把宇宙想像為「六角形閱覽室」連接在一起的「非常之大」的圖書館。有死去的書的靈魂,也有沉睡的書的墳墓,這在猶太教中稱為「Geniza」。據說,在巴基斯坦的一個洞穴地帶,大約埋藏有5千冊包著白色壽衣的伊斯蘭教經典。
〈愛書狂的紅色圖書館〉介紹了用人皮包的「人皮裝禎」等多種關於裝訂圖書的歷史,〈聽聞〉介紹了日本江戶時代,背著書到處出租給別人的租書商的故事。中世紀歐洲寫作的歷史、焚書的歷史、中國最大的私人圖書館「天一閣」等與書有關的、能夠想像得到的幾乎所有的素材都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同的文體展開,是充滿吸引愛書家的內容的圖書。
陰間,就是一個大圖書館
古代埃及將圖書館喚作「一座靈魂的治癒所」,從書本與圖書館中尋求靈魂安息。猶太教將在會堂內埋葬壽命已盡的文件與書籍之處,稱之為「聖物庫」,亦即死去之書魂所沉睡的書之墳。
在陰間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寫書,寫關於自己的書,就像是一種自傳。這本書可說是死者的墓碑、永遠的家與存在的證明,同時也是替剩下的人打造的參考文獻。
書,是一具肉體
人皮的裝幀歷史比想像中更為淵遠流長。根據紀錄,十三世紀時便曾將人皮用於聖經與教皇的詔書上。十六世紀之後,在法國革命的前後很流行人皮裝訂書。
人皮封面大量活用於哲學、醫學、地理書籍等,來源主要為奴隸、死刑犯和戰爭俘虜等。這些人皮書目前保管於美國、法國、英國等地的圖書館。
書的歷史,也是禁書的歷史
因為書是知識,知識即是權力,而禁書則是圍繞權力鬥爭的表現手法之一。
焚書是禁書最為激烈極端的手段,也應證了權力因書本受到了多大的威脅。
歷史上最早的焚書行動,是西元前五世紀的雅典,當時燒掉了普羅泰格拉的著作《論神》,因為它否定了神的存在。
在基督教盛行的中世紀,因為宗教原因而遭到禁止與焚燒的書本不計其數。一〇九九年攻擊伊斯蘭的十字軍就使藏書三百萬冊之的黎波里圖書館化為灰燼。
焚書的歷史,展現出想獨占書本(知識)的欲望如何毀損、控制書籍。為了合理化自己的欲望,有時焚燒書本的這些人會將假想的威脅加以渲染,並將他人的欲望加以扭曲,為的就是想守護自己的書,壓制他人的書。
書的歷史,便展現了書在欲望的兩個極端來回的過程。
行走的租書店,江戶貸本屋
江戶時期,貸本屋是揹著書四處走動的租書業者,這些人出沒於江戶(現今的東京)、京都、大阪等各城市,主要經營通俗小說、兒童繪本等類型的書籍業務。貸本屋不光是出借書籍而已,還會將讀者的反應傳達給出版社和作家,讓他們更改書的內容或者出版能賺錢的作品。若從這種角度來看,貸本屋可說是兼具了編輯的角色。
租書業在朝鮮與日本都曾風行一時,不過中國的印刷業與出版業很早就發展,所以租書業並未引起很大的迴響。中國的租書業反倒是在出版業最為蓬勃的十九世紀才登場,但主要是以中下階層的市民為對象,出借的也是品質低劣的小說,因此在規模或比重上都微不足道,對出版文化的影響也無足輕重。
人,即是會說話的書
「真人圖書館」,又稱「活著的圖書館」,是丹麥社會運動家羅尼‧艾柏格發起的一項運動。把人當成書本一樣出借,和對方進行交談,時間一到就歸還。
二〇〇八年倫敦的一間飯店就創立了一間「真人圖書館」,出借同性戀者、男保姆、伊斯蘭信徒等十五「本」活人之書,而在三十分鐘內出借並閱讀這些書的人都表白,他們因此打破了原先持有的偏見。
在閱讀歷史上最先登場的文字即是人。人類閱讀人的身體,閱讀天空的星辰,閱讀大自然的各種現象,然後創造出象徵,培養出解析的能力。
以傳遞故事的媒介來說,人與書本扮演著相同的角色。在古代,透過人的記憶與口傳來傳遞神話、歷史、民間傳說等,故事的傳達者就等同於是好幾本書。
藏書家的個人圖書館
位於浙江寧波的天一閣,是范欽在一五六一到一五六六年所興建,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藏書庫,現今也被指定為國家文化遺產。
古代具有代表性的藏書家亞里斯多德就為了有效管理藏書而制定了圖書分類法,據說埃及王室圖書館也是依照此原則管理圖書。
一八三一年義大利革命家安東尼‧潘尼茲流亡英國時,在大英博物館擔任圖書管理員助理,為圖書館的歷史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他打造了寫有作者名字、出版社、出版日、發行地、附錄小冊子出處與書架編號等資料的目錄卡,讓大英博物館得以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圖書館。
文字是維持權力與經濟的根基
支配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是「話語」的宗教、「書」的宗教。聖書,也就是聖經(Bible)這個字彙本身就是「書」的意思,是源自於紙張元祖「羊皮紙」的希臘語Byblos。
在基督教中傳遞書本上神的話語,是擁有特殊使命之人的特權及義務。修道士是能夠讀書寫字的特別階層,而修道院是書的搖籃兼儲藏所,引導著中世紀的書文化。修道院和圖書館相同,設有抄寫室,並親自製作需要的書籍。直到十五世紀中葉發生古騰堡印刷革命為止,抄寫主導了數個世紀的書文化。
過去的抄寫方式是由監督者閱讀書本內容,然後由抄寫員聽寫,但到了十一至十二世紀,則改成抄寫員將原稿放在書桌上邊看邊抄寫的方式。這種全新的抄寫方式助長了安靜用眼睛閱讀的默讀風氣,也使讀者開始敢大膽閱讀。過去修道院與大學進行的「口述」和「共同閱讀」強化了神學與哲學的傳統教義,但在十一世紀默讀普遍化之後,異端思想就開始與對知識的隱密好奇心產生了連結。
書賊,那驚人的歷史
有句話說,書賊不能稱作是賊,貪戀書本的心與單純的物欲截然不同,但真是如此嗎?
中世紀的修道院用鐵鍊將書綁在書架上,仍無法遏止偷書的行為,甚至最後還對這些竊賊下了「地獄之火將永遠地吞噬他」的詛咒。
也有許多為了滿足私欲而撕下書頁偷走的惡劣書賊。十八世紀初,在英國創立古書學會的約翰‧貝克福一生中便輾轉於全英國的圖書館,撕下了三千三百五十五本古書的一部分。後來有位名叫約瑟‧亞莫斯的人受其影響,足足撕下了一萬零四百二十八頁的書頁。由此可知,因為這些令人為之氣結的書賊,讓書本吃了多少苦頭。
世上的所有書
人類是一種「閱讀的生物」,太初時透過天上星辰閱讀未來,從雷電、洪水與乾旱閱讀神的旨意,從彼此的臉孔閱讀對方是敵是友,從不同的手相中閱讀彼此不同的命運。在為每一個自然現象賦予意義,並以該種意涵再次創造世界的同時,人們自然而然地走向了書。
在年代極為久遠之前,人類就利用周圍的所有材料來製書。人類利用石子、動物的角、骨頭、泥土、皮、葉片、石頭、碎布、絲綢、紙張等各種東西來記錄自身想法的心,可謂是一種追求永恆的夢想。
因此,書的內容與形式表現了人類夢想永恆的渴望,而人類的歷史也等於書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