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沖繩已經回歸日本50年,但美軍基地卻還沒有完全撤離。
如果不是閱讀了真藤順丈的《寶島》,我大概也不會注意到這件事,只依稀記得多年前到沖繩遊玩的時候,經過美軍基地時,導遊特地提醒大家:軍事重地請勿拍照,那時只是覺得美軍佔領的土地好大一片啊,如果我是沖繩人不知作何感想?
「這到底是誰害的?」
這個問題實在很難回答,我想作者也不是想要做歷史分析去評判誰對誰錯的問題,只是看了試讀本後,突然認知到在二戰之後,因美國駐軍而引發的種種問題,真的遠超過我的想像,不只是因為戰爭的關係然後美國派兵駐守這麼簡單,包括:美方在當地奪取的資源是否合理?美方是以勝利者之姿出現在當地,但有想要和居民和平相處嗎?還是以一種政治霸凌者的角色掠奪無辜的百姓?無論如何,這樣的歷史
已經是每日每夜、真真確確的影響當地居民了,而這是在大歷史的論述中無法被輕易關注的部分,所以我認為《寶島》的價值就是在為活在那樣時代的人們發聲,試圖告訴世界他們是怎麼活過來的。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野圭吾的最新力作,一定要搶先為快!試讀本只有短短的53頁,看完試讀本更期待正本的到來!
故事的一開始,就是一個又一個悲傷的情節,故事中的人物努力想要擺脫貧窮、孤單,想要追求未來幸福的時刻,卻很快的有意外、遺憾的事發生。例如:好不容易遇到可以託付終身的好男人,也懷孕準備要步入婚姻,但好男人就意外走了;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好不容易長大成人、也有穩定的工作,但親愛的媽媽就急病過世;孤苦無依的女子,有機緣遇上光鮮亮麗的男子,以為可以走向幸福,但同居之後很快就發現不太對勁,然後就是需要開始推理、找兇手、發掘真相的開端。閱讀至此,有一種感覺是:人生好難,想要追求幸福、追求愛、甚至只是渴望簡單平凡安定的生活,似乎好難!
上辻是怎麼死的?雖然生前是個不怎麼樣的人,難道就該死嗎?園香怎麼了?家暴為何不說?知道上辻死了嗎?沒做錯事為何要逃?是自己想逃還是被迫害而逃?目前看起來頗來突兀的物理學家究盡扮演什麼角色?湯川學看起來是個聰明、有成就的學者,但似乎與家人、朋友的關係不佳,連交往多年的女友主動分手的背後是否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還有最重要的,湯川學究竟和命案有什麼關係?而其中的交集是繪本,繪本的作者或故事是否也在暗示著什麼?種種疑問,令人好想立刻看下去啊,難道就只是個悲劇嗎?還是在對與錯之間,幸福與悲傷之間,愛與恨之間,彼此的交織,令人難以輕易下定論呢?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0326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陽發出的光要八分半鐘才會抵達地球,因此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它八分半鐘之前的樣子。」所有在眼前的事物,其實都是過去式,而人的心思多半停留在過去、幻想/擔心於未來,而鮮少真正的活在當下,突然想起了《流浪者之歌》流水的譬喻,真正該接納的是無時無刻的變動,而該擁抱的是此時此刻的專注;這簡單又深奧的道理,用盡一輩子,是否能學會呢?!
「幾千年來,人類一直仰望夜空,希望從星星的排列,以及月亮、行星與偶爾出現的彗星曲折的移動路徑中找到意義。」天文學家想要找出各種星體的軌跡,而我們何嘗不是也期待著能有智慧發現屬於自己的軌道,那是命中注定、獨一無二的生命。
「要是沒有哈伯,我們就不可能準確地知道大爆炸發生在將近138億年前,或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很普遍,或者需要更多證據支持暗物質的存在。」我/人/地球/宇宙從哪裡來?我/人/地球/宇宙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人/地球/宇宙要往哪兒去?說不定世間的道理其實都是同一個,我是這麼相信的。所以時時仰望星空,從遠方的存有獲得一些能量,然後再細細思量:天地萬物的陽與陰,善與惡,實與虛,該如何排列組合才是最佳的平衡,而還能感受到核心的愛。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獅子的點心
【簡介】
在人生的最後一刻,你想吃什麼呢?
自己的每一個選擇、每一種經歷,都會成為「人生的寶物」!正因為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現在這個當下!
讓再也沒有重來時間的人們,告訴你如何度過無可取代的每一天!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小小世界
【簡介】
★2022年 本屋大賞第3名
★第165回 直木賞入圍作
★第9回 静岡書店大賞得獎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薛西弗斯,希臘神話的悲劇人物,我不喜歡他,所以忽略他,誰會喜歡上一個每天老是做同樣事情然後都失敗的人呢?但其實自己的生活有某個層面卻是如此,工作的困境一樣、明明知道沒有任何成果但卻被要求還是得花時間做,常常覺得這些人很愚蠢,但自己更愚蠢,因為還在這裡,因為不想看到自己的愚蠢,所以就更討厭薛西弗斯了。這時候,我就很佩服卡謬,完全接納世界的荒謬性,並且告訴我們知道了就是去面對它、對抗它,這就是存在的價值。這本書的焦點並不是存在主義(但其實也說的通),在閱讀的同時,我一直在思考並感受的是:作者到底為什麼要去「問候」薛西弗斯這種人啊,當然散文的自序與後記說的十分清楚,只是自己很汗顏,就別提想去關心薛西弗斯了,連開大眼睛看仔細都不想,更何況是「問候」,這動詞用的真好!不管認識不認識,都好像帶著一種似曾相識如朋友般的輕聲問候!
我想我好像真正喜歡上散文了!以前的我喜歡厚厚的小說,總覺得小說長長的比較能把一個故事所有人事物的來龍去脈說個清楚,而總認為散文太短了,一下子就沒了,沒了想法沒了感受,現在知道這是缺乏慢慢細細感受的同理。看完陳玠安的作品,突然覺得散文的文字雖短但流露出的情感卻會在讀者的心中發酵,那怕是我完全不知道的音樂,我都想大膽的、試著去猜想這是什麼樣子的人、那是什麼樣的想法,而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是什麼,整篇究竟想要告訴我們什麼,然後也突然發現:這不就是我喜歡的諮商所帶給我的嗎?面對一個陌生的個案,專心傾聽對方所說出來的話,全心感受語言、肢體動作、臉部表情背後所要傳達的訊息,然後覺察自己當下的感受,思索著對方的需求,給出適當的回饋...表面上是在敘說煩惱、壓力、困境,但聽著聽著常常好奇的問著:「妳怎麼有勇氣說出來?」、「妳知道光看到自己、承認自己很不容易嗎?」、「那妳怎麼能撐到現在?」、「妳知道自己付出多少力氣嗎?擁有多少能量嗎?」、「妳怎麼願意走到這裡?」原本以為的那片黑暗,其實都有亮光,原來文字和諮商竟有相似之處,難怪我都愛!
「一樣嗎?」每天每週每月每年做了多少重複的事,有些徒勞無功的令人沮喪,但有些卻是安定的日常。每週的早餐,我會吃一次阿給,阿給店的阿姨會說:「一樣中辣嗎?」我會吃一次麵線,麵線的阿姨會說:「一樣小辣嗎?」每週會吃一次炒米粉,麵店的婆婆會說:「一樣不用筷子嗎?」每週的「是的」、「謝謝」、「byebye」,讓我感覺到:不管在那個崗位上,我們都是這樣開啟每一天,一日復一日的美好!所以再雜亂的世界,如果除去空間、放慢時間觀看,其實那些細微的行為、細微的想法、細微的情感,都是有意義的存在,只是偶爾要跳脫出來,才能察覺到;或許這正是我需要閱讀的原因,如果感覺鈍了、想法蒙蔽了、直覺消失了,那我賴以為生的工具也就沒了。
最後作者為這本書點了一首歌:Joan Osborne的〈One of Us〉,歌詞的內容讓想起Dali Lama曾說:「其實我就在你們之中。」另外作者為這本書點播了陳冠蒨〈欲言又止〉專輯,作者說:「整張專輯是一次非常完整的抒情經驗,有很多溫暖跟包容的可能性,我很嚮往那樣的語境,鋒芒十足但不炫技:內斂,但很有力量。」我覺得作者想要透過文字傳達的,真真實實做到了,這是一本溫暖又包容的散文,真的好喜歡文字的優雅魅力,也好想要成為這樣的人。
作者透過文字傳達他想說的話,而我也透過文字嘗試去刻畫出作者本人的模樣,可能只是自我的一部份,但卻是真實存在的部分。單單就本書而言,我不覺得作者屬於雨天,反而是那種微微的陰天,淺灰色的雲層中隱隱透露出些許的陽光並伴隨著輕輕的微風,看不到熱切的笑容,卻有一種柔和與安定。所以,我想點播雷光夏的〈寫給雨天的歌〉獻給《問候薛西弗斯》:「雨水靜靜飄落大地 你給的愛好安靜/有時候陽光輕撫臉龐 有時候沈默的等待/有時候拂去眼角淚光 再笑著看我/當黑夜降臨 天空渺遠/當時光將層層覆蓋/有一天若我要飛到很遠的地方/是否仍記住這光亮/雨水靜靜降落大地/你給的愛好安靜/讓我也為你做點什麼/就像你讓我看見的 光亮」。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是423世界閱讀日,我參加了一個很棒的活動!
感謝花蓮文化局舉辦111年洄瀾書香節:在地作家分享會活動,以及感謝疫情將活動改成線上,這樣就不用大老遠跑到花蓮參加了(這樣我也不會去)。第一次遇到分享會是將新書先寄給讀者閱讀,然後讀者只要有出席分享會就可以免費擁有該書!整個誠意十足啊!!這麼難得的機會當然要好好把握,時間真的是自己找出來的,腎上腺素也是個好東西,工作忙到我已經很久沒有看書了,結果星期二拿到書,就利用看自習、每天坐校車的時間、晚上睡醒的一滴滴時間看書,大概看了4/5吧,今晚就可以看完了!
略過主持人的部分,這本書的基調是我很喜歡的小品文,寫的就是作者生活的小事,只是背景是音樂人,所以會有比較多的歌曲或者音樂人的分享,但我覺得沒差;雖然隔著螢幕,第一次認真看清楚作者-陳玠安老師的模樣,不論主持人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老師皆能不疾不徐的回應,回應的角度與內容也是我能有所感的,簡單的說再次認證:這是我會喜歡的作家或書!(對!納入新歡清單!)
老師在分享會提到之所以會取名為「薛西弗斯」是因為薛西弗斯就是一種宿命,每天都要做相同的事情,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在每一次推石頭上去的時候,會不會獲得新的經驗?例如:這樣推比較不會痛、這樣推比較省力等等,雖然最終還是徒勞無功。而每個人都是薛西弗斯,例如:一直懷疑自己是否該走這條路、工作上遇到無法解套的困境,在現實中我們每天都有很多的石頭要處理,但是沒有必要逃跑,因為也逃不掉,就是去面對、去想辦法怎麼把石頭推上去。我們大家都經歷相同事情的困頓,就可以互相學習,又或者大家的石頭都是不一樣,可是推石頭的心情卻是一樣的,所以所謂的「問候」,是一種惻隱之心,看到別人的神情就會辨識到他可能跟我一樣也在推石頭,所以想要關心、問候他,而自己則是透過文字將這種心情寫下,希望大家能夠發揮惻隱之心關懷這世界。
最後的QA,問應和問問題的人好少,所以我就獻出了我的第一次「發問」。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籍介紹: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14561?sloc=main
推薦指數:
感謝遠流提供試讀的機會,讓我得以先睹為快!九型人格已經流行很久了,但從來沒有深入研究過,對我來說九型人格好比星座,是對人分類以及快速自我理解方法,但為了試讀的準確性,在報名試讀前,我又上網做了一次完整的九型人格測驗,測驗結果顯示是「第一型」。
看完第一型的描述後,先說結論:「這本書對於每個類型的敘述比我想像中的更多更完整!」以及「太準了!」以下就針對這2點做進一步的闡述。
我看的第一型的章節內容包括了「寓言故事」、「檢核表」、「第一型的模式」、「主要的情緒」、「成長的方式」、「陰影與盲點」、「子類型」等,有別於一般的書籍,本書是由淺到深、蘊含不同的層次!多數人都是喜歡聽故事的,所以從故事開始就很吸金!多數人也很喜歡玩心理測驗,所以除了從故事引發感覺,接下來就是透過客觀的檢核表來瞭解自己的狀況。準備好之後,就展開作者所謂退變的旅程,先瞭解自己的關鍵模式、常有的情緒、想要成長的關鍵,然後更往潛意識走的陰影與痛苦,這樣還不夠,還有更細緻的子類型的描述,除了瞭解自己外,更具體提供超越成長的方法,真的收穫很多!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往對於「成癮」都停留在負面的印象,例如:毒癮、煙癮、網路成癮等等,所以「快樂」也可以成癮嗎?如果可以,那真是求之不得啊!如果妳也和我一樣想要追求快樂或幸福,但常常卡關或不得其門而入,那麼本書非常適合你閱讀!
推薦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本書的作者之一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大師,書中包含大量心理學/心理治療的知識,絕對有其專業性。第二,書的內容非常簡潔有力、練習的做法夠清楚且具體,個人覺得整本書都是重點,只要跟著催眠大師的步驟,自然學會如何快樂成癮的方法。第三,本書有大量的問卷協助你釐清觀念、有大量的練習來幫助你往快樂邁進,每個章節最後還有思考來幫助你復習。第四,書中所闡述的例子或練習的題目非常貼近生活,即使沒有任何心理學背景也沒關係,非常適合一般社會大眾閱讀。
個人認為收穫最大的是關於「動機」的闡述,不管做什麼事,如果想要真的改變,動機/意圖/目標很重要!作者很有系統的將動機分為八個層次,擁有的動機不同也意味不同的行動策略。而書中10題關於動機的小小問卷,也幫助我釐清一些關於對機的基本概念,包括:不是人人都有生存的動機,有些人就是單純不想活;我們無法透過「學習」得到動機;有些改變是不需要動機的。此外,有了動機之後就要想辦法維持動機,書中也很具體指出自我激勵的秘訣,非常實用。
我覺得這本書最了不起的地方是:書中所闡述的所有概念與練習,不只是運用在追求快樂,其實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想改變卻遲遲無法改變時,我也很推薦閱讀本書。例如:最近國三的考生常常會問我的問題是:「老師,我知道要唸書,但我沒有動力怎麼辦?」、「老師,我有目標,但一直不想行動,為什麼呢?」看完書之後,我可以運用第六章和第七章所學來回應學生,先協助學生釐清自己對於「動機」的迷思以及如何尋找自己的動機,再來是協助學生評估「準備程度」以及找出遲遲無法行動的障礙。此外,如果要教導學生如何擬定、實踐目標時,除了第十章30個具體步驟外,其他章節所提出的知識(認知)、省思(情意)與練習(技能)也都能帶給學生無窮的幫助!
「成功的人不會躲避風暴;他們在狂風暴雨中跳舞!」這是書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快樂成癮」就是一本即使遇到障礙也能保持積極正向的好書!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其麻木前進,不如勇敢迷失:遠山呼喚共同創辦人林子鈞首部著作——如果夢想無比重要,十年一夢又如何?》好長的書名!作者很敢衝、很能說、很會寫,讓我一直捨不得看完它!
最近知道太多勵志的故事,整個心常常處於很澎湃的狀態,而林子鈞是其中一位!雖然本人謙虛的說這本書是在記錄創業過程的失敗經驗,某個角度上來說的確是如此,二個大學生白手起家創立NPO組織,怎麼可能一帆風順呢?但整本書看完,我卻覺得這是一本關於:如何在關鍵的時刻,在主流價值的鬆動下,還能清晰的明白自己所相信的,然後勇敢的說:我就是要這個!;就像作者說的:「只要衷心跟隨內心指引,你終將成為獨特的生命流光。」
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捨棄了短期志工旅行而選擇找到長期定額捐款;為了永續經營,捨棄了可以賺錢的社會企業,而選擇無法營利的NPO;為了實現教育,捨棄短期急難救助,而選擇教育在地化;看到立即需要幫助的孩子,捨棄了另開計畫協助,而選擇繼續執行原先的計畫;甚至為了更遠大的目標,目前成為國際組織去幫助世界各地創立屬於他們的NGO。若只能成功率來說,那麼作者永遠都選擇成功率低、失敗率高的那條路,但是從遠山呼喚的核心理念來說,那麼作者只是按照遠山的模樣而選擇像極選山的路而已。但是從人性的觀點來說,這個「而已」談何容易,尤其是對剛創立的組織來說,很容易就會想「先求有再求好」,多半不會選擇一次到位,因為組織垮了也就沒有以後了,但遠山的2位創辦人不是這樣子的人,既然創辦遠山,所有的選擇就要很遠山。光這點就讓我佩服不已,然後必須承認:我無法。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