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皇冠文化提供100頁左右的試讀機會!

雖然只是看了其中5個篇章,但真的很推薦給現代的上班族看,比我想像中的還實用許多!

推薦有兩大理由:一是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本書所帶來的學習,二是書中的重要概念帶給我在工作上的覺察與省思。

「壓力」相關的研究、書籍其實已經很多很多,但似乎還是無法改善現代人的壓力指數,為什麼呢?最大的bug的就是等到意識到自己承受過大的壓力時,通常已經出現身心狀況的時候了,而這時通常已經無法走回頭路,必須要花一段時間的心力去彌補身心的問題。所以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就是創了「微壓力」這樣的名詞,「微」有幾個含意,表示「沒有原本壓力那麼大」,而「微」也有「微小到容易被人忽略」的意思,簡單來說,真正影響自我的就是這些在日常生活中累積而來的微壓力。書中的作者藉由實地訪問上百個在公司上班的員工而得到的心血結晶,微壓力就是損害我們的身心、工作、生活的元兇,而且每個微壓力具有累積性與互相影響性,所以原本我們所認為的還嚴重;此外,作者非常具體的把微壓力分為14種類型,書中對每一個類型都有詳細的解說,甚至有具體的解方,所以讀者只要跟著書中的指引,就會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種種面向。

我離開上一份工作已經快要滿一年,這一年裡,我還是不斷的在思考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去年身心俱疲、工作耗竭而離開,這一年身體修復率,其實只有一半。很感謝上天此時讓我遇到這本書,頓時解開了長久以來的困惑;現在我很清楚是累積了12年的微壓力,才導致在最後一刻徹底垮台,而更令人震撼的是這14種微壓力,正如作者所說的,其實在工作上都遇到了,只是更仔細的思考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責任激增、擔任管理值和維護屬下、政治操弄、和我個人的價值觀有所衝突。不得不說,如果我早6年遇到這本書的話,就不會這麼快就走上工作耗竭的結果了。而我現在可以做的事是在進入新的職場時,可以帶著本書的種種提醒而更有意識的去覺察每天在工作中所發生的小小事,去留意這些小小事是否就是微壓力,而及時的調整自己的作為。(本書提供很多很實用的分析表格,我很喜歡!)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感謝皇冠文化提供53頁的試讀本。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88305?sloc=main 

試讀心得:
關於陰影的書其實不少,但「內在陰影療癒日記」與其他本書最大的不同有二:第一是沒有過多的專有名詞,作者嘗試用一般口語化的語言去說明和陰影的相關概念,非常適合給一般社會大眾閱讀;第二,有大量的實作練習,所以不只是讓讀者瞭解相關知識而已,作者會針對每個小部分提供具體可行的實作練習,所以本書也是一本實用之書,這是我十分推薦的原因。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的試閱只看到其中一篇「深夜的酪梨」。

「新冠肺炎」是特殊指標,看到文章出現這四個字就知道這是近3年內的作品,正如同作者提到的,即使有新冠肺炎,大自然的運行並沒有被改變,改變的只有人類的生活而已,而且是巨大的改變。在新冠肺炎的陰影下,寂寞的人更寂寞了,人與人的連結突然斷裂到只剩下社群訊息,就是帶著口罩見面,也要擔心是否會傳染病毒給別人或被傳染了,更何況就像主角一樣,突然失去雙胞胎妹妹、然後意外發現男友其實有妻小,就連原本聯繫的妹妹男友也因為想要重新開始,而選擇不見面了,寂寞的人真的被新冠肺炎、被現實種種逼得更寂寞。
即使命運不斷的再失去關係,幸好原本不被看好的酪梨種子,居然漸漸的順利長大!所以黑暗中還是有光亮吧,正如同夜晚那兩顆代表雙胞胎的星星,持續閃閃發亮的!
 


文章標籤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說、戲劇一向都對解離性身份障礙症(多重人格)很有興趣,因為很有劇情張力,就連在學校上課,學生若可以自行選擇心理相關的專題研究,很容易也會選擇DID的主題;我想大概只有精神科醫生和心理師知道遇到DID個案是多大的挑戰與煩惱吧,DID的人數不多,但只要遇到一個,肯定是非常花心力的,若沒有足夠的專業度,反而是避之唯恐不及啊!

因為疾病本身的特性,所以這本小說讀來真的十分過癮!DID雖然只有一個個體,但主人格之外,還有許多part,每個part其實都算是一個角色,所以光是看到part們彼此的互動,就夠期待了!雖然DID與創傷有關,在閱讀之際,也必須觸碰主角的創傷經驗,內心的OS是「怎麼會有這麼可惡的母親!」但現實生活就是有,孩子何其無辜,但像我們助人工作者常常都會遇到類似的創傷經驗,是小說但也是真實的人生。

再來,這本書的貢獻當然就是本土個案與小說,作者本身就是心理師,所以能帶給一般讀者關於DID的正確知識;我對DID相關的小說還停留在「24個比利」,但24個比利只是單純的小說罷了,而「解離女孩」除了是小說外,更像是心理治療的真實紀錄,讓我們學習與見證一個DID心理治療的歷程!

本書第三個優點是:因為有大量的對話,根本就像是逐字稿,所以不僅能學習心理師的諮商技巧,更能知道心理師問話背後的意圖與脈絡,就這個部分而言,我認為是很棒的文本。此外,很貼切的部分是心理師在面對DID案主時,背後的心路歷程,那種每次諮商完的虛脫感,我也很熟悉啊!還有就是對於EMDR的認識,以前對於這個治療法只停留在知識的學習,沒有看過實際案例,所以閱讀這本小說,有一種收穫滿滿的感覺是對於專業(DID疾病與EMDR治療法)上的學習!

看完小說,有一種深深的觸動是:人雖然很脆弱但同時間也很堅強,那種打從內心而湧出的生命力,是最令人感動的,也是從事助人工作最吸引我之處!因著創傷的事件,分裂成不同的part,也因此有無數的症狀,但就是心理師一直在做的:相信所有的part都是出於要幫助主人格的好意,只是沒有好好被整合過而已,所以讓part被聆聽被看見、謝謝他們對主人格的貢獻、然後一起想辦法走上康復之道,這條路真的好不容易啊!

文章標籤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短短25頁的文稿,充滿了「詭異」的感覺!看起來是個奇怪的男人,然後選擇在晚上拜訪一戶偏遠的人家,和主角不認識就算了(至少肯定和男主人不相識),談的還是「離開地球的安置計畫」,是天方夜譚、是詐騙、還是真的計畫?實在有太多太多疑點了,包括:這是什麼樣的組織?為什麼會選上葉子家?為什麼會有檔案?非自願式中獎?「生命凝膠」聽起來很像直銷賣的產品,到底是真的假的,有這麼神奇的東西嗎?葉子難道知情嗎?葉子為何不舒服?純粹是身體嗎?還是有其他的事隱瞞? 
另外,人類真的可以搬離地球,到太空的其他星球或是人類建置的太空站嗎?那會是怎樣的生活?在太空的生活究竟對人類造成怎樣的影響?空間距離會不會影響人際距離呢?我對這個部分充滿好奇。
最好奇的還是葉子和先生的關係,看起來屋子只有夫妻兩個,雖然目前看不出來有什麼明顯的不合與爭吵,但是隱隱約約之間似乎嗅到不尋常的感覺,這對夫妻有什麼故事嗎?如果一起要搬到太空站繼續共同生活,這是兩個人所期待的嗎?會不會一個太空計畫,就催化了關係中問題的浮現呢?很想要繼續看下去……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用一個很可愛的比喻,蚊子vs.大象,來陳述生活中牽動著我們負面感受的種種樣態。如果讀者是心理專業人員,那麼很快就會知道:本書的論點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和Beck的認知理論、Ellis的認知行為理論非常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但重點是淺白的語言與大量的生活例子來闡述為何會有情緒以及如何因應負面的深層情緒。
「這一點小事而已,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這句心中的OS,不只常常對別人說,甚至也會對自己說,如果不明所以,很快就會陷入:都是別人的錯、都是我太情緒化/太敏感…所致。但誠如作者所提及的「七種典型大象」:「我擔心失去庇護」、「我不受尊重」、「我無法劃定自己的界線」、「我不受重視和尊重」、「我不是其中一分子」、「我總是要讓步」、「沒人幫我」,七個大象就是認知行為理論中說的認知扭曲或非理性信念,而導致負向感受的並不是事件本身,反而是作者所說的「大象」。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這「七個大象」分析得十分精彩,作者用之前提及生活中典型的例子來作為分析的文本,一開始的事件就像「蚊子」般微小,但是涉及了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了「受傷點」,所以當然就會有「激動情緒」,有負向的感受,人當然會下意識啟動「自我保護程式」來保護自己,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分析背後的基模,就會發現「自我形象」、「他者形象」和「生命經歷」三個層面上的認知扭曲或非理信信念。
    知道了有「大象」的存在後,作者在第三章,引導大家去思考「您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坦白說,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基模不是很容易,除了依靠個人的覺察度、和朋友討論或直接尋求心理諮商外,作者很貼心的附上簡易問卷,計算一下分數就可以知道重要心理需求被自我滿足的程度,尤其是重要性高但滿足度小的心理需求。找到自己須待滿足的需求後,就可以進入第四章:找到屬於自己的大象。關於這個部分,作者提供了六個途徑:蚊子、激動情緒、受傷點和自我保護程式、自我及外界形象、審視生命歷程。最後是本書最重要、最精華的第五章:如何有效因應,作者也很具體的提出七個建議以及很多具體練習的方法,推薦讀者把書帶回家,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秘訣是什麼了!
 

文章標籤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同事推薦的小說,這個版本已經絕版了,幸好有在二手書店找到,感謝身邊總有厲害的朋友,又因此多認識一位有名的作家:褚威格。書中有6篇中短篇小說,是那種需要一口氣閱讀完畢的文本(應該是說作者的功力,讓人自然的跟隨,不知不覺就看完了),看完後後勁很強。
最經典的莫過於是「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作者用第一人慢慢的娓娓道來,文本的節奏很清楚但蘊含的情感十分濃厚,寫信女子/故事女主角/逝者的心情?!收信者/故事男主角/活者的感受?「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更讓人緊張刺激些;而我最喜歡的是「奇遇」,從無到有、從白開水到濃湯,沒有驚心動魄的大事,(如果願意細細觀察的話)推動自己的常常只是生活中的小事,這是我覺得褚威格作品吸引人的地方。平淡的敘事中滿滿的都是感受,而且是正負情緒夾雜的那種。閱讀時,常常是深吸一口氣、屏氣看到結尾、然後大嘆口氣後,突然湧上了好多好複雜的情感,尤其是被歸類為經典的那幾篇,短時間內實在有點難以消化。我無法將故事歸類於是喜劇或悲劇、是陽光還是昏暗,大體上比較像是現實人生中各式拼貼,無須評價或分類,生活即生活罷了。
最近的我,好像一直在經歷這樣的感覺,無法有一個向左或偏右的評價,只能說:就是這樣了,屬於我的生活!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級推薦!!整本書近450頁,很厚也很精彩,作者的描述很平易近人,淺白又生動的文字常常讓人會心一笑!比起「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這本書更適合相關領域的人閱讀,尤其是專業心理人員,更能體會作者所陳述中的一些箇中滋味,雖然書中的論點都是些已知的知識,但有一種複習或再次檢視我與個案的種種經驗。
個案來到我面前,如何正確的去理解?書中明確提及的理論有個人中心與意義治療,還有幾乎會出現在每次晤談的各種防衛機轉,然而更多的理解是隨著諮商進展、慢慢堆疊而成的,是隨著心理師不斷反思、與諮商小組討論後,慢慢建構貼近個案的詮釋。光是這點,我就已經夠喜歡這本書了,各式各樣的樣態,雖然都不是我愛的青少年族群,但卻是一般諮商機構可能會遇到的典型個案。
個案與心理師的關係是一種特殊的人際關係,因此要留意的倫理議題也很多,書中描述了很多很多的例子,例如:在路上見面要不要打招呼?可不可以參加個案的葬禮?何時可以緊急晤談?面對面晤談外,可不可以有其他的形式?在晤談時可不可以吃東西?個案的太太是心理師本人的心理師的個案,需不需要讓個案知道?
作者除了自己是心理師外,也因為遇到生命中的重大挫折而尋求諮商,所以還有「個案」的角色,個案真的就是個案,挑選心理師有諸多標準、只想要抱怨、想要心理師站在自己這方、期待心理師給出最好的建議...等等,這部分的描述也很「真實」,然而更值得細細思量的是心理師自己身為個案的省思,因為有了專業,所以個案不只是個案。這個部分的呈現,我覺得作者很誠實,我很喜歡。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家中充滿各種聲音,可能是熱鬧的聲音也可能是爭吵的聲音,可能是無聲的祥和也可能是無聲的尷尬,看了試讀本之後,以上是我最深的感觸。

故事是從一個女兒回來家裡住,而父親(牧師)感覺是滿心歡喜的。女兒為何要離開呢?這是又是什麼原因回來?父女之間又有發生什麼事嗎?為什麼女兒想起以前的種種,盡是覺得現在是荒涼與心碎?以前媽媽還在世、兄弟姐妹都還在的時候,一定發生過值得懷念的事,但同時也一定有不堪回首的過去,就像家中的傑克,目前看起來就是家中的頭痛人物, 偷東西、喝酒、把女生的肚子搞大了、離家出走...父親非常擔心兒子但卻又力不從心,但兒子就是兒子,即便消失20年,還是殷殷期盼某天兒子能回家。於是等了又等,好不容易盼到傑克回家了,終於又能夠在同一張餐桌上吃飯,雖然陌生、尷尬、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但在父親的眼裡,只要還好好活著、好好出現在自己眼前,都要感恩天主的眷顧吧!

期待接下來,這個家還有什麼故事值得敘說?尤其是傑克,好想從他的視角去理解傑克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真如同外在行為是個麻煩人物嗎?還是他有他無法對人言說的委屈呢?

 


文章標籤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博客來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31898?sloc=main 

小說的敘事手法不是一般依時間軸敘說,而是採用來回堆疊的方式,在現在與過去之間不斷穿梭,所以就讀者的角度,會帶著好奇與疑問的眼光,隨著一塊一塊真相的浮現,而得知小說的全貌。此外,小說一開始就很吊人胃口!感覺有人受重傷、甚至不排除死掉,而且還可能是父親殺掉自己女兒的重大案件!但…真的是這樣嗎?要看到最後才會知道答案!如果是真的,這個家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果不是真的,那是不是有什麼冤屈?還是另有隱情?真相到底如何?
再回到書名「黃金鳥籠」,「黃金」給人的感覺就是閃閃發亮、很高貴、很吸金的感覺,而「鳥籠」卻有一種被束縛住、失去自由的感覺,所以妳想要住在「黃金鳥籠」裡嗎?還是寧願在外風吹雨淋、飢餓受凍,但卻自由自在?我很喜歡小說的書名,非常棒的隱喻,如果看完小說,就會知道書名和主角的關連,而給我的啟發是:原本覺得大多數的人會選擇寧願自由自在吧,只要不危及性命,苦一點沒關係;但女主角卻選擇待在「黃金鳥籠」中,這是為什麼呢?看完小說當然就會明白,這個世界上有些人在小的時候就遭受到很嚴重的傷害,創傷讓人害怕到寧願失去自我也要先躲在安全的地方,沒有生存就不可能有生活,更何況鳥籠可不是普通的鳥籠,是高貴的黃金鳥籠,怎麼想都覺得是個好歸處!所以就會理解女主角所做的決定背後是來自於過去經驗中很強的心理動力,也會明白女主角為什麼為了要跟丈夫在一起,而寧願傷害另一個生命,只能說絕對不贊同女主角的行為,但能同理與理解。
這本小說特別推薦給女性朋友看!從事心理工作,很能明白,在這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霏伊,因為過去的創傷經驗,直接影響了本人的自我價值,厭惡自己厭惡到要離開生長的地方、要改名字、謝絕所有與過去有關的人……然後趕快找到一個避風港後,即使自己很有能力、值得更好的去處,但寧願接受丈夫所有不平等條約,安分的待在家中即可。小說帶給我們很好的警惕,妳以為這樣就是最好的安排,事實上妳只是再欺騙自己,讓自己落入另一個深淵而已。先不要爆雷了,但我很喜歡最後的結局,謝謝作者這樣的安排,帶給人,尤其是女性,更多的希望與可能!

 

文章標籤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