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用一個很可愛的比喻,蚊子vs.大象,來陳述生活中牽動著我們負面感受的種種樣態。如果讀者是心理專業人員,那麼很快就會知道:本書的論點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和Beck的認知理論、Ellis的認知行為理論非常相似(但並不完全相同),但重點是淺白的語言與大量的生活例子來闡述為何會有情緒以及如何因應負面的深層情緒。
「這一點小事而已,未免太小題大作了吧!」這句心中的OS,不只常常對別人說,甚至也會對自己說,如果不明所以,很快就會陷入:都是別人的錯、都是我太情緒化/太敏感…所致。但誠如作者所提及的「七種典型大象」:「我擔心失去庇護」、「我不受尊重」、「我無法劃定自己的界線」、「我不受重視和尊重」、「我不是其中一分子」、「我總是要讓步」、「沒人幫我」,七個大象就是認知行為理論中說的認知扭曲或非理性信念,而導致負向感受的並不是事件本身,反而是作者所說的「大象」。
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功力,這「七個大象」分析得十分精彩,作者用之前提及生活中典型的例子來作為分析的文本,一開始的事件就像「蚊子」般微小,但是涉及了自己的心理需求,所以有了「受傷點」,所以當然就會有「激動情緒」,有負向的感受,人當然會下意識啟動「自我保護程式」來保護自己,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分析背後的基模,就會發現「自我形象」、「他者形象」和「生命經歷」三個層面上的認知扭曲或非理信信念。
    知道了有「大象」的存在後,作者在第三章,引導大家去思考「您生命中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坦白說,要找到自己的核心基模不是很容易,除了依靠個人的覺察度、和朋友討論或直接尋求心理諮商外,作者很貼心的附上簡易問卷,計算一下分數就可以知道重要心理需求被自我滿足的程度,尤其是重要性高但滿足度小的心理需求。找到自己須待滿足的需求後,就可以進入第四章:找到屬於自己的大象。關於這個部分,作者提供了六個途徑:蚊子、激動情緒、受傷點和自我保護程式、自我及外界形象、審視生命歷程。最後是本書最重要、最精華的第五章:如何有效因應,作者也很具體的提出七個建議以及很多具體練習的方法,推薦讀者把書帶回家,就可以知道其中的秘訣是什麼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engheng 的頭像
    hengheng

    Hengheng's World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