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天才一樣念書、像傻瓜一樣做夢」推薦序 by 李偉文
亞洲幾個同樣在儒家文化薰陶之下,與我們素來有兄弟之邦之稱的國家中,我們最不了解韓國。雖然這些年有不少人風靡韓劇,也有不少人使用韓國的電子產品,甚至是看到各種運動競賽中韓國隊似乎不擇手段姑注一擲般的拼鬥精神,難免會好奇是什麼樣的動力造成韓國這種彯悍的性格?也許我們從這本潘基文的傳記,描述一個從鄉下養豬的小男孩如何當上聯合國秘書長的過程中,可以略窺一、二。
環境的改變,在現在這個物質豐盛的時代裏,反而很難產生在匱乏時代裏的專注力。的確,現代人選擇太多,理想太少,同時能夠堅持下去的力量也不夠。從潘基文求學與讀書的過程中再次證明強烈動機是最有效的讀書秘訣,而且這種動機並不是功利且現實取向的,潘基文認為讀書可以讓自己更好目的是可以讓自己可以更有能力為別人服務;他也體會到知識學問本身的樂趣,否則若是斤斤計較在成績上打轉,也不可能有持續且不竭的苦讀動力。
書中不斷提到夢想,認為夢想需要不斷灌溉才茁壯,也提到他除了努力也處處受到許多貴人的幫助,這是非常誠懇且真實的描述。因為多年來我一直很好奇,也很懷疑,當媒體或雜誌在採訪所謂成功人士時,那些人所說的奮鬥歷程或從小立志向上百折不悔的勇氣,到底有幾分是當年真正的情境?
當然我不是說大家在編故事或不老實,而是我相信當我們回顧自己過往的一生時,常常會不自覺的梳理出合邏輯且井然有序的脈絡,形成看似規劃好的劇情一一實現,可是假設回到當年時,真實的情況或許只是一個接一個的意外,太多的偶然與巧合,太多的不可控制因素影響著我們任何一個當下的決定與結果。因此,我不相信人生是可以規劃的,像工廠生產線一般,原料丟進去,預期中的產品就出來了。
但是,人生雖然不能規劃,卻很需要夢想,而且夢想最好是抽象的,是向上向善的願景,夢想應該不是可以計量的成就,不是經由管理手段可以達到的目標。這樣的夢想可以指引出一個方向,讓我們遭遇挫折或各種意外時,還可以滋生出不斷前進的勇氣,也不致於偏離我們內心深處真正的想望。不過,要確定到底什麼是自己的夢想,有時候是不太容易的。因為也許有許多事情我們似乎都喜歡也有能力做得不錯,同時我們的父母長輩也會告訴我們「做什麼事對你比較好」,因此我們就逐漸分不清楚什麼是夢想什麼是目標了。我認為每個人心中真正的夢想是當你聽到或看到某些前輩,在他們那個行業或領域的努力時,會很感動,這種感動,就是你夢想之所在。而且,夢想像孩子一樣,要養才會大,而且要好好養,才會長得好,長得壯,經得起風吹雨打。
夢想,雖然似乎很抽象,但是隨著自己年齡愈來愈大,卻覺得夢想反而是生命中最實在的東西。若是把夢想養成信念,這就是實踐的力量。只要是夢想,體力上就算再疲憊再辛苦,也不算是工作,它是充滿興奮和喜悅,帶你走過更過癮,更充實,更精彩的人生旅途。
有一首我很喜歡的小詩,我把它擺在案頭,隨時提醒自己,在此也分享給大家:
如果你不抬頭看天上的星星,
你的夢就不會跟你走到天邊;
如果你怕冒險,
你就不會知道你的心是如何在跳舞;
如果你不相信奇蹟,
世界上的事就多半與你無緣。
傳奇不是大人物才有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寫下自己的傳奇,只要心中有夢想,依循著這個夢想前進,就能為這個世界增添一些光彩。每個人身上都有太陽,只是要讓它發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