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分數為300分,而你的總分是 228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 +5 分
無法原諒 |
16 |
1 |
有害行為 |
19 |
4 |
錯誤信念 |
21 |
6 |
愛 |
19 |
4 |
喜悅 |
19 |
4 |
平靜 |
16 |
1 |
耐心 |
14 |
-2 |
仁慈 |
23 |
8 |
美好 |
22 |
7 |
信任 |
16 |
1 |
謙卑 |
22 |
7 |
自我控制 |
21 |
6 |
正面表達方式 |
52 |
7 |
總分 |
228 |
+5 |
最高分數為300分,而你的總分是 228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 +5 分
生活很美好,而且大多時候皆是如此!你並非虛應故事、得過且過,而是滿懷著愛、喜悅與平靜在過日子——就算不是時刻如此,至少是常態。雖然還是有辛苦的時候,但你通常都可以有效地處理問題。你能為周遭的人帶來正面的影響,人生對你來說並不是敷衍了事,而是做最棒的自己。生活中有些領域或許在扯你後腿,但療癒了心病之後,你就能攀上人生的高峰!
在「無法原諒」領域,你得到 16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1分
你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可能傷害過你,因此你很難原諒他們,也無法釋放悲痛或怨恨的情緒。寬恕是充滿愛、喜悅與平靜的生活的基礎,你可以釋放因無法原諒而造成的負面情緒,然後過著充滿愛與平靜的生活。
在「有害行為」領域,你得到 19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4分
你用很健康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焦慮與負面情緒,並試著不控制他人。你很滿意真正的自己,也很滿意讓別人看見真實的你。
在「錯誤信念」領域,你得到 21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6分
你只有極少數會妨礙到你的錯誤信念,所以你正過著自己想要的人生。你相信自己,也相信你能過著充滿愛與感恩的生活。
在「愛」的領域,你得到 19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4分
你對人付出愛,也感受到他們對你的愛。你相信自己,也相信愛的療癒力。
在「喜悅」領域,你得到 19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4分
你已經發現喜悅來自你的內在,而非外界。你知道無論外在環境如何,你都是個有價值的人。
在「平靜」領域,你得到 16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1分
你傾向於相信事情不會有轉機,擔心未來將會是過去的翻版。你或許覺得自己不配擁有平靜的心情,但只要療癒妨礙你獲致平靜的信念,並且了解到你的未來並未受制於過去,你就能感受到平靜。
在「耐心」領域,你得到 14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2分
當事情發展不如人意,或者你無法得到自己想要的事物時,有時你可能會覺得沮喪且憤怒。你不太有耐心靜待事態發展,可能會利用「愛的替代物」,例如吃東西、抽菸或某種逃避的行為。你可以學著設定含有真愛的目標,並在生活中尋找滿足感。
在「仁慈」領域,你得到 23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8分
你待人仁慈,也可以感受到他人的善意。你接納別人原本的樣子,也寬恕並放下過往所受到的傷害與冷酷待遇。
在「美好」領域,你得到 22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7分
你很容易對生活中的事物心懷感激,也知道自己是個好人。你會在他人身上和環境中尋找好的一面,也對生命的美好存著感恩之心。
在「信任」領域,你得到 16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1分
你對未來憂心忡忡。你傾向於認為人生並不公平,也不太信任別人。你可能會有控制他人、控制狀況的需求。當你釋放自己不健康的細胞記憶時,就能學會信任自己、信任別人。
在「謙卑」領域,你得到 22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7分
你相信自己,不操縱別人。你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在「自我控制」領域,你得到 21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6分
你過著平衡的生活,知道何時該主導、何時該放手。你相信自己,也相信前方有許多機會等著你。
「正面表達方式」最高分數為60分,而你的分數是 52 分
在-10到+10的量表上,你得到+7分
你對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感到很自在。你不容易為前塵往事所擾。你在乎他人與世界,也能好好照顧自己。你很可能相信奇蹟,也知道自己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你對生活心存感激,也會表現出來。
無法原諒∕寬恕
無法原諒與寬恕,可能是所有人生命中最重要的議題。療癒密碼創始人亞歷山大‧洛伊德博士曾提到,在到處演講、為人諮商的這些年來,他從未見過哪個嚴重的健康問題沒有「無法原諒」的問題在其中。然後他遇到了班‧強生,一位到世界各地巡迴演講「癌症」這個主題的博士。強生博士也說,他從未見過哪位癌症患者沒有「無法原諒」的問題。洛伊德博士與強生博士注意到,他們曾和牧師、醫生、治療師,以及各類型的醫療從業人員交談過,這些人全都表示,在他們遇到的所有問題當中,根源處幾乎都存在著「無法原諒」這個問題。
以下是一個與「無法原諒」有關的祕密:「無法原諒」通常隱身在憤怒、恐懼與悲傷等情緒的背後。因此,如果你以為自己並沒有無法原諒的問題,請捫心自問:「一想到誰我就覺得生氣、悲傷或害怕?」通常你會在這些情緒的底層發現「無法原諒」這個問題。
無法原諒的對象可能是自己,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上帝;或者情況正好相反,你可能會覺得上帝還沒有或永遠不會原諒自己,或是覺得別人不會寬恕你(不管真實情況是怎樣)。以上任何一個問題,都可能是妨礙健康或成功的關鍵細胞記憶。這種無法原諒的心情,以及內含這種心情的記憶,將妨礙療癒、阻礙成功。原因何在?因為它們是破壞性記憶,既非真相亦非愛,而是謊言與自私。
另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是,回溯至語言的源頭,會發現「寬恕」一詞的原意為「割斷繩索」或「解開繩子」。因此,無法原諒意味著我們其實仍被自己不肯原諒的人事物所牽絆。即使對方不願意原諒,我們也可以割斷繩索。無法原諒這個領域的範圍可能包羅萬象。
想要過著充滿愛、喜悅與平靜的生活,基礎在於「寬恕」。無法原諒的心情能否被處理好,對療癒與成功至關重要。
有害行為∕健康行為
所謂有害行為是指不斷重複出現的欲望與行為,即使這些行為會讓人更遠離自己想要的生活。這是破除習慣的首要領域。吸毒但想戒毒,以及無法改變飲食習慣、運動習慣或各式各樣壞習慣與成癮行為的人,就得處理這個領域的問題。不過,這個領域不僅涵蓋嚴重的大問題,也包含雞毛蒜皮小事,而且所有行為皆可分為以下兩類:
第一類是自我滿足,內含三件事:與五種感官相關的有害欲望(飲食、吸毒、不健康的性行為、看電視成癮等),有害的物欲或對於財物的執著,以及有害的虛榮欲望(覺得大家都必須以某種眼光看自己,心裡才會覺得好過,因此大多時候都在演戲)。這是第一類(自我滿足)的三項內容。
第二類是自我保護,包括做某件事好讓自己不會回想起情緒傷痛,或者試圖控制外在環境,以避免傷痛重演。可能會出現工作狂、鎮日忙碌、設法不與人接觸、過度害羞、試圖呈現完美假象等情形;換句話說,就是費盡心思企圖控制外在環境,以避免傷痛情境再次發生。
然而,這個領域及其中的問題並不是問題的根源,而是問題的結果。控制我們一切行為舉止的,是源自破壞性記憶的記憶與信念。另一方面,什麼都不做其實也是一種作為,不行動也算是一種行動,而且問題通常就出在該採取行動時卻什麼都不做。
人是可以改變的。你可以放下這些讓你無法逐夢、無法對人生懷抱願景的有害信念與行為。你能選擇關閉或療癒這些根植於自私或欺騙的影像,它們只是愛的替代物,所產生的正面感受稍縱即逝。你可以過著充滿愛與真相的生活,也能根據心中的真相行事。
錯誤信念∕轉變的信念
史丹佛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家布魯斯‧立普頓博士曾在研究中提及,壓力是造成疾病與病痛的原因,而引發壓力的自始至終都是錯誤信念。這些錯誤信念深埋在細胞記憶裡。立普頓博士又說,只要能療癒錯誤信念,壓力便能消失無蹤,然後人體的免疫系統就可以治癒任何問題,甚至連遺傳疾病與病痛也能消除。
一旦療癒錯誤信念,在人生中阻礙成功與富足的事物也會被解決。原因何在?因為壓力使人筋疲力盡、思緒簡化,而且讓人以負面角度看待一切事物。你想想看,在思緒不清、精力全失、什麼都從負面角度思考的情況下,怎麼有辦法成功?所有負面事物皆源自恐懼。
立普頓博士的研究顯示,錯誤信念會讓人害怕自己不該畏懼的事物。那麼,有哪些事源自恐懼呢?憤怒、悲傷、沮喪、操縱、欺騙、從古到今世人所犯下的罪行,以及對成功、失敗及其他事物的恐懼。因此,這個領域絕對能改變你的人生。
錯誤的信念包括:「我不值得人愛」「我微不足道」「我有缺陷」「我無可救藥」「我一無是處」「壞事即將發生」「現在勢必有所改變,我心裡才會好過一些」「別人會占我便宜」「我很糟糕」「我不夠好」「我不可饒恕」「有人想傷害我」「我必須控制局面」「不公平」「別人一定要給我正面評價,我才會覺得好過」「我辦不到」「我無能為力」「別人應該為我代勞」。
以上的錯誤信念會讓人無法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因此,一旦療癒這些信念,人生將永遠改變,因為這些錯誤信念會造成壓力,而壓力就是所有問題的根源,包括疾病與病痛、失敗、財務吃緊、人緣不佳等等。
現在來看一些正面信念:「我很討人喜歡」「我很重要」「我完整無缺」「我是個有價值的人,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或其他人怎麼想」「我對未來懷抱無窮希望」「好事將降臨在我身上」「我的未來不受過去牽制」「我自由自在」「我一直都過得很好」「雖然總是在學習、成長、改進,但現在我覺得心滿意足」「我愛每個人」「人各有不同,但大家都很有價值、很重要」「我臣服於愛與真相,因此將接收到所有的好事」「我能放下控制欲」「我不必試著假裝成另一個人,也會有人愛我」「我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也將這真相實踐在生活中」「我是有能力的」「我能做到」「我不必找人代勞」「我對自己的人生有發言權」。
你寧願抱持哪些信念?你寧願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沒錯,這就是我們想要療癒破壞性信念、灌輸健康信念的原因。我們向你保證,單是做到在這個領域提到的事,你就能從此改頭換面。
核心療癒系統
我們將前三個領域,亦即無法原諒、有害行為與錯誤信念,稱為「抑制因子」,因為它們抑制了一切,包括人生、健康與成功。
核心療癒系統領域則稍有不同,因為你將在接下來的各個領域中發現正反兩面的問題。每個核心領域都處理一種需要被灌輸的美德,以及一種與這項美德相反、需要改變的破壞性行為,同時處理負面情緒與錯誤信念。此外,每個核心領域都對應到一個生理系統,而人體主要的系統正好有九個,每個器官、每個腺體、每根骨頭原本就存在這九大生理系統當中。
愛
愛是核心療癒系統的第一個領域,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領域。有人問耶穌,有沒有哪件事是一切事物的精髓,他答道:「愛。只要有愛,萬事足矣。」我們相信愛能療癒一切,或許愛也是地球上唯一可以療癒一切的東西。由此可見,這是非常重要的領域。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愛」。
負面情緒:無法原諒,以及無足輕重與憤憤不平的感覺。
正面情緒:寬恕、重要、同情、同理。
錯誤信念:我不值得人愛;我微不足道;我有缺陷。
轉變的信念:我很討人喜歡;我很重要;我完整無缺。
有害行為:自私。
健康行為:愛己愛人,唯真相是求。
對應的生理系統:腺體∕荷爾蒙或內分泌系統。
我們必須擺脫負面思考,並灌輸正面想法,才能過著充滿愛與真相的生活。
喜悅
洛伊德博士的太太崔西在婚後的前十二年都處於重度憂鬱症的狀態。洛伊德博士說,她或許已經憂鬱了大半生,甚至在發病前便已如此。他們認為這是遺傳性憂鬱症,也就是說,這是代代相傳的疾病,痊癒希望渺茫。
正是崔西的憂鬱症促使洛伊德博士重返校園,就讀研究所。接著,(洛伊德博士相信)上帝下載了療癒密碼到他的腦子裡。
崔西快速痊癒,每天心情都很好,因此我們很可能已經找到了治療這些問題根源的方法。這個領域的美德是喜悅,不過最主要的目的是將身、心與生活帶到喜悅的境地,那是個美好的境界。喜悅與快樂的不同之處在於:快樂通常受制於環境,喜悅則無論環境是好是壞,都不受影響。因此,我們想到達的是喜悅的境界。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喜悅」。
負面情緒:悲傷、沮喪、自卑感、無價值感、覺得自己有缺陷。
正面情緒:快樂、興奮、興高采烈、自信、堅強、覺得自己很完整、自我價值感。
錯誤信念:我無可救藥;我一無是處;人生無望。
轉變的信念:無論外在環境如何,我都是個有價值的人;我對未來懷抱無限希望。
有害行為:自私。
健康行為:做每件事的動機都是愛與真相,相信自己有能力開創嶄新的每一天。
對應的生理系統:皮膚(外皮系統)。
這項美德,以及這些負面情緒與錯誤信念,就是療癒密碼在此要處理的事,以消除這個領域裡的壓力與破壞性記憶,並懷抱希望、心存感恩,相信每天都可能發生奇蹟,來灌輸喜悅的正面能量。
平靜
在療癒密碼的所有正面面向中,包括寬恕、健康信念、喜悅、愛與平靜等,唯有平靜無法靠意志力產生。平靜是一種檢驗方式,能用來檢測問題之中是否含有破壞性記憶或健康記憶,或者兩者都有。請試著思考生活中出現的任何問題,再依據所感受到的平靜程度判斷自己對那件事是懷有負面或正面想法。絕對有用。
平靜的相反是焦慮、恐懼或擔憂。這個領域旨在療癒相關的細胞記憶,以及引發焦慮、擔憂與恐懼等情緒的壓力。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平靜」。
負面情緒:焦慮、擔憂、恐懼。
正面情緒:平靜與恬靜的感覺;一切都很好、凡事都以它該有的樣子呈現那種難以言喻的感受。
錯誤信念:壞事即將發生;未來將和過去一模一樣;我過得不好。
轉變的信念:好事即將降臨在我身上;我的未來並不受制於過去;我自由自在;我一直過得很好。
對應的生理系統:腸胃系統。
不要只執著於過去的壞事,而是要專注在與未來有關的美好事物。全心投入當下,注意自己的心情是否平靜,把這當作內心狀態的指標,而且不只在這個領域,所有領域皆如此。這是一個超棒、超有用的工具,可以告訴你:「喔,不會吧!我對這件事有破壞性記憶,因為我的心情不平靜。」
耐心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因為這個領域的問題影響到的是免疫系統。
許多時候,耐心真的能讓我們知道自己設定的目標是好或壞,說明如下:目標設定錯誤的證據就是憤怒,而憤怒從哪裡來?不耐煩。這是與「耐心」這個領域有關的首要情緒。什麼是好目標,什麼又是壞目標?根植於愛與真相的就是好目標,而源於自私、憤怒與欺騙的,就是壞目標。
倘若你的目標是以愛與真相為基礎,當目標無法達成時,你並不會感到憤怒,因為你是出於愛與真相在做這件事。你或許以為自己的目標是跟愛與真相有關,但事實並非如此,你訂定目標的基礎反而是自私、恐懼和欺騙。然後,當目標受挫時,你就會生氣。如果這個目標確實著重在愛與真相,無論如何你都不會被結果影響,因為愛與真相和結果無關,重要的是過程,是去做符合真相的事,是現在就去愛自己和身邊的人。這些都與結果無關。不耐煩及其衍生出的情緒——憤怒——是一項很有用的指標,能讓人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標是否有誤。錯誤的目標受挫時,會讓人覺得生氣或不耐煩。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耐心」。
負面情緒:不耐煩、憤怒、挫折、不安全感、渴望愛的替代物。愛的替代物是我們退而求其次的某樣東西,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能獲得目前真正想要的事物,也就是愛。萬事萬物都可能是愛的替代物,例如讀書、吃冰淇淋等。這些並非壞事,但如果把這些事情當成愛的替代物去做,就是壞事了。
正面特質:滿足、滿意、安全感、健康的行為、願意心平氣和地等待好事發生。
錯誤信念:現在就必須有所改變,我才會覺得好過。
轉變的信念:即使總是在成長、學習、改進,我現在也覺得十分心滿意足。
對應的生理系統:免疫系統。
療癒這個領域的破壞性記憶,意味著你不必等到明天才會覺得好過,你不必擁有這個或那個才會覺得自己很好。你現在就很好了。為了生活,我們必須擺脫自己深信不疑的那些負面事物,那些不符合真相、以恐懼為基礎、以己利為念的事物,而且必須灌輸愛與符合真相的正面事物。
仁慈
生命中最大的問題(大到可以影響其他事物往好或壞的方向發展),就是身分認同問題,也就是我們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很不錯嗎?我很糟糕嗎?我做得到嗎?我辦不到嗎?別人會愛我嗎?別人不會愛我嗎?我有魅力嗎?我沒有魅力嗎?以上提到的「我如何如何」和「別人怎樣怎樣」,以及這兩件事如何互相影響,就是這個領域的重心。
仁慈與下一個領域「美好」同屬身分認同領域。在艱困、受創環境中成長,並有過受虐經驗的人,通常必須花費許多時間處理「仁慈」這個領域,因為這就是「拒絕」所在之處。我們認為,「拒絕」對任何人而言都是生命中最嚴重的問題。人最需要的是愛,而最讓人覺得不被愛或不值得人愛的事物,就是拒絕與可感受到的拒絕。年幼時的你無法控制外在情境,但我們還是可以療癒這件事,而且你也能擁有你應該擁有的生活(假如當初受到的是美好且仁慈的待遇的話)。由此可見,「仁慈」與「美好」這兩個領域非常重要。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仁慈」。
負面情緒:拒絕、傷害、恐懼(源自傷害與被拒絕的恐懼)
正面情緒:全然且無條件地接受自己和他人。
錯誤信念:如果別人拒絕我,表示他們在利用我;如果別人覺得我拒絕他們,表示他們太敏感了。
轉變的信念:我愛每個人;人各有異,但所有人都是重要的、有價值的;我希望能在人際關係中擁有愛與真相。
對應的生理系統:中樞神經系統。
清除這些破壞性細胞記憶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解除自己的破壞性身分認同,灌輸充滿愛的、真實的、健康的身分,以幫助自己療癒,帶領自己邁向想要的人生。
美好
這是療癒密碼兩個身分認同領域的第二個。如果你有前面那個「仁慈」領域(也是「拒絕」領域)的問題,那麼你在「美好」這個領域往往也會有問題。每個遭受拒絕的人幾乎都相信自己很糟糕,或者自己不夠好。
洛伊德博士說:「我太太崔西罹患重度憂鬱症長達十二年。她是我至今所認識最美好的人之一,而且幾乎每個認識她的人都這麼說。然而,她卻覺得自己很糟糕,而且一輩子都這麼認為,因為在成長過程中,她所接收到的訊息是:如果她不完美,別人就不會愛她。崔西可說抱持著這樣的信念過了一生,因此只要一件小事就會讓她覺得自己很糟,但這當然不是真的。」我們必須清除這些細胞記憶,以及由此而生的壓力。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美好」。
負面情緒:恐懼、羞恥。
正面情緒:感謝、感恩。
錯誤信念:我很糟糕或我不夠好;我不可饒恕。
轉變的信念:我很好;我值得原諒;我純淨無瑕;我是為愛而生的。
對應的生理系統:呼吸系統。
「仁慈」與「美好」是很重要的兩個領域。若想朝著成功與健康邁進,就必須療癒身分認同的問題,必須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而不是相信由錯誤程式所設定的謊言。
信任
這個領域非常重要,原因很多。這是信念的領域,只要相信,凡事皆有可能,人會做的一向都是自己所相信的事。我們認為,信念可分為三個面向:信心、信任與希望。
信心立基於過去所發生的事,會影響我們是否對自己、對他人、對環境、對神、對政府有信心。許多事物所根據的都是過往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我們現在的行為及未來的規畫都有強大的控制力,因為它們根據的是過去發生的事。
信任是我們對現在生活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的認知。「我現在安全嗎?不安全嗎?快樂嗎?平靜嗎?有危險嗎?我現在必須做什麼?我做得到嗎?」
希望是信念的第三個面向,著重於未來。以上三個面向交互作用。沒有信心就不會有希望;倘若過去的生活一團糟,盡是負面經驗,充滿了創傷、沮喪、焦慮之類的情緒,那麼人就不會對未來懷抱多大的希望,就會傾向認為未來和過去不會有什麼兩樣。
療癒這些信念,將影響信心、信任和希望等三個面向,也會影響過去、現在和未來。在消除破壞性記憶、解除破壞性記憶程式並重新設定的同時,其實就是在改變自己的過去。有句話說:「認知就是一切。」這話有某種程度的真實性。所有的記憶都只是認知的問題而已,許多記憶其實並不是真的,而且充滿了謊言,記憶中的真相或許根本未曾發生。我們並不覺得認知就是一切,因為還有真相存在,還有真正發生的事情存在。今天太陽有露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我在就是在,不在就是不在。認知是很重要沒錯,但事實也很重要。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信任」。
負面情緒:懷疑與批判。
正面的面向:相信過去,信任現在,冀望未來。
錯誤信念:有人會傷害我;我必須掌握局面;不公平。
轉變的信念:我臣服於愛與真相,因此將接收到所有的好事;我能放下控制欲。
對「控制」的補充說明:些許控制是一件好事嗎?是的。能控制某些事情真的很好,但在人際關係上,我們應該信任他人。缺乏信任就無法付出愛,沒辦法信任也許就無法愛人,兩者會互相影響。控制欲強的人不會是懂得付出愛的人,只要相處時間夠長,這種人幾乎一定會惹惱別人。我們想要愛人,而不是用不健康的方式去控制他人。
有害行為:試圖貶低他人(這是控制欲強的人經常會做的事)。
健康行為:永遠相信愛與真相,不帶批判。
對應的生理系統:生殖系統。
若能掌握這個領域,療癒負面事件,灌輸正面的感受(信任、信念、信心、希望),就能在生活中釋放出強大的成功與健康的力量。可以把這想成是主要的力量領域之一。人人都想擁有能獲致成果的力量,而這就是力量的領域。
謙卑
謙卑應該是被誤解最深的觀念之一。說到謙卑,通常會想到一個人的頭總是垂得低低的,不敢為自己挺身而出的畫面,但我們認為謙卑絕非如此。謙卑其實是去相信跟自己有關的真相;換句話說,謙卑是身分認同領域(仁慈與美好)的直接結果,並受這兩個領域影響。謙卑並非自認不如人,認為你比我好、我能力不如你,或者我無法成功,也不表示沒辦法成為演出者或站在台前的人。謙卑的意思是:我只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我不比任何人好,也不比任何人差;只要是愛與真相要我做的事,我都能做到。謙卑是相信以下事實:你是有價值的、重要的;你可以在人生中成就大事,無論你需要做的事情是什麼;你並未低人一等,也未高人一等。因此,你應該用愛與真相來接納所有人,這才是謙卑的真義。心懷真正的謙卑,就意味著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如此一來,便很容易做到下一個領域:自我控制。謙卑就是下一個領域的關鍵。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謙卑」。
負面情緒:內疚、羞愧、不當的優越感。
正面的面向:相信自己與他人真正的本質;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因此能付出愛。
錯誤信念:別人一定要對我有好評價,我才會覺得好過。
轉變的信念:我不必試著假裝成另一個人,才會有人愛我;我相信與自己有關的真相,並活出這個真相。
有害行為:採取任何必要的手段,讓別人用特定的眼光看待自己;操縱他人,以獲取自己想要及需要的結果。
健康行為:對他人付出愛,尋求真相。
對應的生理系統:血液循環系統。
若抱持著該有的態度生活在謙卑領域裡,則其他人對自己的想法如何就無關緊要了。如果別人對自己有好的評價,當然很不錯,但我並不在乎,這不是驅策我、督促我的動力。我只想活在愛與真相之中,做自己在生命中必須做的事。
自我控制
這個領域對所有人來說幾乎都是一大問題。在成功與療癒這件事情上,大家都希望能自我控制,也必須自我控制,才能實現人生中絕大多數的事情。諷刺的是,放下控制,自我控制就油然而生。
自我控制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做可以帶領自己邁向愛、目標、夢想與願景的事,而不是做那些會妨礙自己的目標與夢想、不應該做的事情。
這個領域的美德顯然是自我控制,但也可能是放下控制。自我控制意味著平衡。一般人認為的自我控制,例如「我要靠自己的力量出人頭地,我要……」,其實並不算自我控制。更健康的做法是放下控制、心懷信任。不過,有些事情非做不可,有些事卻不能做,關鍵在於:這件事源自何處?如果源頭是正確的,亦即愛、真相、信念,以及源自這些出處的力量,那麼自我控制很容易做到,而且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一點都不麻煩、不累人,感覺這麼做就對了,然後也不會像推石頭上山那般費力。然而,如果所做的事情是受恐懼所驅動,並且對自己、對世界、對環境懷抱著不符合真相的想法,那麼想要擁有適度的平衡與自我控制就會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這就好比推石頭上山,通常到了半山腰,石頭就會滾下山,途中還會碾過自己。我們會覺得很挫折,渾身是血、傷痕累累,此時心中自然會湧現以下想法:「我絕對不要再做這種傻事了!」自我控制意味著平衡,是源自一個充滿愛、信任與信念的地方。
這個領域的美德是「自我控制,保持平衡」。
負面情緒:懶惰、授權、無助。
正面情緒:對真正的自己與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錯誤信念:我做不到;我能力不足,該由別人代勞;不公平。
轉變的信念:我能勝任;我做得到,不必請他人代勞;我對自己的人生有發言權。
有害行為:操縱、欺騙、放棄。
健康行為:由愛、真相與自己的人生使命賦予力量的正面行為。
對應的生理系統:肌肉骨骼系統。
洛伊德博士對自我控制的兩個面向有這樣的評論:「我太太崔西在成長過程中深信『我辦不到,我能力不足』,我則是帶著較多『其他人該為我效勞』的授權觀念長大的。但這兩種都是癱瘓人心的想法,因此崔西自然而然傾向於成為完美主義者,試圖將每件事做到盡善盡美,以換取他人的愛,即使她並不認為有人會愛她;我則容易變得懶惰,試圖叫人幫我做事。這兩者同樣都是自我控制出了問題。不過,自我控制本身也是個徵兆,可以顯示自己的生活中正在發生些什麼。自我控制源於相信與自己、自己的人生、自己的世界有關的真相,而且是源自一個充滿愛、喜悅、平靜與真相的地方。倘若無法均衡地做到自我控制,就表示自己內心懷有恐懼與謊言。
Copyright ©2016 TheHealingCod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所提供的訊息僅供參考,並無意取代醫生或其他健康照護專業人士所提供的建議,亦無意取代任何產品標籤或包裝上所標示的訊息。本網站的內容不該用於任何健康問題的診斷或治療用途,亦不可當作任何藥物處方或其他治療方式。在開始進行任何飲食、運動或營養補充療法之前,或接受任何藥物治療之前,或懷疑自己的健康出問題之前,請務必先徵詢健康照護專業人士的意見。未請教醫生之前,請勿貿然停藥。
|
http://www.thehealingcodes.com/assessment/index-tw.php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