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網路城邦]給家扶博士生的一封信
作者:周小美 2006/08/31 09:57

    今天自由時報的社會版,出現一則「受助兒出頭天,出國攻博士」的光明面新聞,內容大意是「台灣第一位由家扶中心協助、一路從小學、國中、高中、大學直到碩士,家扶還幫忙申請生活津貼赴美攻讀博士的何宣宗,
95日要出國唸書,他昨天製作一張大型受扶助卡,送給家扶基金會做紀念,感謝家扶對他一路相挺。」家扶還替他向感恩基金會申請七十五萬留學生活費用。

 

看到這則新聞被做成半版大,我的心中感到非常恐懼,深怕大家都搞錯了對象,因為從小資助他的,是社會大眾的善心人士,家扶基金會只是募集資源,然後轉交、追蹤,許多社會光明面的新聞報導,大多著重於彰顯扶助機構的協助,以及受助者是否有優異的課業表現,卻忽略了感謝背後真正幫助的善心大眾,以及受助者的生活教育與公共參與度。

 
    日前這位何同學來台北參加家扶記者會講述自身經歷時,資源充足的家扶基金會,還給每個參加的學生近兩千元車馬費,但我看過許多社福團體舉辦類似記者會時,受助者是義務參加,並不支領車馬費的。

 
    當天記者會,有許多大專受助學子出席,其中有一位姊弟在就學期間,就積極參與公共事務,甚至義務擔任家扶基金會的課輔小老師,指導更多經濟弱勢家庭的孩童,還有一位父母都是身心障礙人士,我雖晚到現場,卻與這位何同學簡單聊過,當時請教他,「請問您從大學到研究所接受社會大眾資助多年,(我沒有問接受『家扶』資助多年),除了成績優異之外,生活方面有哪些優點?」,他回答,「我喜歡打球,體育成績不錯,我花很多時間唸書,在研究室很忙」,這個我能體會,接著再問「是否曾有公共服務經驗?有沒有擔任義務家教,幫助更弱勢的孩子?」他說「沒有,沒有時間。」我再問,以後會考慮捐款幫助其他與你類似經歷的孩子嗎?他回答,「我現在沒有錢,等以後賺了錢再說。」

   

    坦白說,聽了他的話,我有點心灰意冷,當場告訴他,「我承認你很優異,但是我的成績也很不錯,但是回饋社會不是要等到以後有了錢,我們隨時都可以當個『手心向下』的人」,當天,家扶基金會給的我有關他的個人資料有誤,我決定不把他的個案做大,而是選擇訪問曾有公共服務經驗的其他大專受助學生。


    其實,何宣宗研究所唸的是台大,與私校比起來,學費已經算便宜了,大可以選擇申請助學貸款,或是半工半讀完成學業,我看過太多努力向上的年輕人,高中時期一路打工唸書,完成博士學位的大有人在。相較之下,何宣宗是相當幸運的,他從小到大,甚至大學、研究所,都可以申請接受家扶資助,當然,因為他的優異成績,獲得美國加州戴維斯分校的全額獎學金補助,這是他努力爭取而來的,值得恭喜。

 
    令我感到不解的是,看到自由時報報導,他說自己為了留學存了十萬元,而且又申請到美國學校的全額學費補助,既然如此,為何家扶基金會又要幫他向感恩基金會申請七十五萬的生活補助費用?如果懂得申請就可以獲得社福資源,那麼感恩基金會是否應該定個回饋機制,請他寫個計劃書,問他學成歸國之後,能夠培養哪些專業能力,為台灣社會做些什麼?

 
    寫完這封信,我的心情是沉重的,可能有許多人會說,我是個很「機車」的記者,為什麼管那麼多閒事?還跟一個二十多歲的學生過不去,但是這個社會上,有太多人只看優異的成績,卻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活教育,我承認,何同學的成績確實相當優異,但希望他千萬不要待在學術的象牙塔中,一定要懂得向所有曾經幫助過你的社會大眾心存感恩。

 
    這封信,我會寄給家扶基金會與感恩基金會,希望何同學也能夠看見,更衷心地祝福何同學:鵬程萬里、學成歸國,不論身在何方,都能懂得隨時隨地當個「手心向下」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