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016《如何愛孩子》_立體書封_(2).jpg理解以及愛孩子是我的使命以及熱愛做的事,所以光書名「如何愛孩子」就深深吸引著我,因此主動報名參加「如何愛孩子」的試讀活動(是個新鮮又有趣的新體驗)。作者分享了許多與孩子相處的經驗以及對孩子的理解,從前半部分從母親的角色出發,到後半段分別是在收容所、夏令營、孤兒院的經驗分享,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作者多麼的與孩子同在,然後多麼想要替孩子發聲,尤其是baby與兒童等無法明確用語言把自己表達清楚的孩子們。

剛開始看第一部份時,覺得作者實在有點犀利,把父母(主要照顧者甚至是大人)的私心描寫得很透徹,即便自己沒有小孩,也有一種默默被指責或至少被看穿心思的感覺,但其實是對大人們很大的提醒:baby也是獨立的個體,別想偷懶只想照著書養(主流的規則走),請好好的觀察他/她,然後好好理解孩子想要表達的是什麼。可是談何容易呢?!baby從與母親共生、藉由過度客體學習與母親分開、成為獨立的個體,那母親(主要照顧者)何嘗不也是從與baby共生、竭盡所能的滿足所有需求、然後慢慢與孩子分離、尊重其為完全獨立的個體。我愛我的孩子,當然也希望他/她過的好,我想這是普遍大人的心聲,但問題就在於身為大人的我們有沒有常常檢視這所謂的「好」究竟是誰的好?是孩子認為的還是大人自以為的?!我想如果愛是無條件的(就好像Rogers提到的「無條件積極關注」),那麼在給予愛之前,應該先檢視一下自己:是自己的需求還是孩子的需求?是自己的期待還是孩子的期待?

看第二部分關於作者的實務分享,一直想起自己的學生們!尤其是剛開始是接案的新手以及工作前二年的菜鳥老師,那時的我努力的想成為「有效能」的輔導老師,想要給予學生很多很多的愛(自以為)、想要給予學生很多很多的幫助,最好能趕快看到進展,然後很在意學生的反應與回饋。我想以上都是新手很容易犯的錯誤,表面上看起來非常的積極以及為了學生付出很多,但事實上比較重要的是如何證明自己的能力,這真的不是愛呢!

現在對愛的理解是:首先要感受到自己心中的愛,沒有被愛的經驗是無法好好愛人的,然後再來是抱持著好奇去理解每一個孩子(因為經驗告訴我,每個孩子真的是獨一無二的);一旦可以好好理解孩子,自然就會喜歡他們,然後就能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好好的愛他們,而最重要的是孩子能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

唯有孩子感受到愛才是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