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第一人稱複數 First Person Plural
作者:罹患DID的心理學博士
推薦指數:☆☆☆☆☆
內容簡介:
博客來
康麥倫.魏斯特以一名有著深痛經驗的心理學家身份,在這本書中他敘述自己與「解離式認同異常」的抗鬥故事,包括身心如何受到恐怖的經驗,透露幼時被母親虐待的情事,長大後則陷落於分裂的生活中,歷經諸多駭人聽聞事件,以及原本快樂的婚姻如何瀕臨危機。然而其內容不完全黑暗,相反的卻為DID的病者帶來希望與鼓勵,並建議他們通過瞭解他人的方法來得到幫助。同時,它也是未來相關醫生的實用指南,在這種複雜的情境中,提供深刻的洞見。康麥倫,魏斯特博士提出對受虐兒童的理論,他認為他們可以透過了解與接受他人的方法來得到完整的感覺,並且得以改造自己。我們高度建議各大圖書館收藏本書。 
                  美國權威圖書館雜誌 Library Journal

-------------------------------------------------------------------------
這是一本自傳式的小說
除了對於DID有精采的描寫,讀來有如虛擬故事外
更描述了精神醫療體系對於DID的處遇方式
以及家人之間如何互助幫助病人過正常生活的種種掙扎與堅持

若以客觀的角度分析
從小說的描述可以很容易理解幾件事情,包括
發病的症狀
疾病的爆發原因〈生理的虛弱以及小兒子已達自己創傷時的年齡〉
疾病的原因〈亂倫,外婆與媽媽的sexual abuse〉
精神科與心理師的處遇方式

然而讓我有所感觸的是
第一,太太自始至終對於丈夫的不離不棄
雖然也有疲倦、無助、無力、生氣、悲傷的時刻
可是依然可以感受到他的鎮定、冷靜與堅強
(終於不再把女人塑造成歇斯底里的樣子)
他是個一百分的母親與太太
第二,患者本身的痛苦:要不斷處理24個分身以及承認自己是DID
就好像身邊隨時有24個人粘著你
這些人有小孩、女孩、男孩、青年、精靈與原始人等等
而且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出現
要一直擔心自己有隨時失控的可能
至於病識感,這的確是很難的一件事
雖然我們都知道它如此的重要
可是就像作者說的:承認自己是瘋子比承認自己是DID患者更容易
關於此部分,非常佩服醫院使用的錄影策略~~
第三,很可愛很可愛的作者兒子-只有九歲
雖然他只有九歲,但不代表他什麼都不知道
他知道爸爸變的不一樣了
雖然偶爾會被分身嚇到,但還是非常愛爸爸
而且他也學會當爸爸靈魂飛走時,要怎麼樣把爸爸喚回
最後,整本書最感人的莫過於是作者最後的演講了
演講內容無疑是本書的摘要
不僅娓娓道來整個發病過程與感受以及這一路上所受到的協助
更可以看到兩位摯愛(太太與兒子)之於作者的重要
例如:當他我取代自我時,還是會聽到自己兒子的呼喚而得以回來

這是一本關於DID患者的故事
包含了悲傷、痛苦、逃離、否認、生氣、
堅持、耐心、毅力、理性與愛
佩服作者的坦白與勇敢
要陳述這麼嚴重的創傷真的需要很大恨大的力量
雖然人真的很複雜、很難理解
雖然作者一輩子都要與所有的分身和平共處
但那就是一種生存的方式
誰說存在只能有一種面貌
而即便是面對這麼難處理的精神疾病
這本書告訴我們:仍有希望,不必絕望
上天用各種方式考驗人類,而人類的確可以通過考驗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