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_20150118_231634  

原本這種被我列為大眾心理學的書,與我無緣,但看到「自在」二字就燃起了一點興趣,畢竟2014年下半年才暗暗決定:我的墓名誌上只有6個字-自由、自信、自在,對外自由、對內自信,然後活出自在的人生,所以看到「自在」就有一種親切感。另外,「斷捨離」三字真得十分火紅,不如趁新年一口氣讀完三本。(其實還有一本沒買:「斷捨離:打造能量屋篇」,而且看完這三本後才發現,作者月底又要出第四本了@@)

心得:簡單易懂,概念循序漸進,有趣!

看到斷捨離的整理策略,我認識的一位達人就是徹底實踐三原則:需要、適合、舒服,不管是食衣住行育樂,通通都一樣!尤其是「只買需要的」這種能力,這真的很難!不只是「需要」,若使用率不高也不會買、現在用不到的絕對不會買,即使是常見用品,例如:微波爐也一樣。然後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開始捨棄,捨棄的標準很簡單:過去用不到的東西代表以後也用不到了,所以byebye。這位達人就是本人的媽媽。雖然我們家很小,但因有了超會整理的媽媽,所以得以擁有可以呼吸的空間。

附帶一提:家中斷捨離排行榜是「媽媽→妹妹→我→爸爸」,我現在開始對於「書籍」、「可愛物品」展開積極的練習,要怎麼樣只買「現在要看的書&現在用得到的物品」呢?!大大考驗了我的慾望;目前只能先做到把堆了很久的書做整理,一年內沒碰的書大概以後也不會碰了,整理好賣掉,其餘成效不彰,仍苦練修行中

斷捨離的機制p4  

比起無比浪漫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魔法,我認為斷捨離系列更具有心理的意涵,

說穿了就是強調「物品之於我的關係」,

那些能輕易丟掉的當然與現在的自我無關,

而那些無法割捨的物品,顯然代表了某些意涵,

甚至於呈現了生命中的某些情結或煩惱,

如果能藉此覺察、甚至面對,那麼自我也會得以成長。

當然,如果一時半刻還無法割捨,

那麼也可以先「接納」自我的狀態,輕聲說:沒關係。

 

 最近的心得是小說類基本上看完就可以賣掉,除非覺得想要珍藏(這個想法違背了斷捨離的「現在軸」原則,但我無法哦!!),而其他的書籍,如果覺得內容不錯,最好做筆記,留下精華的部份,書也不用留著,例如:斷捨離這三本,該掃描的圖就掃描、另外摘要一些重點、用電子檔方式保存即可。然後,無法實際運用的書也不用囤積,例如:最近看完的「被討厭的勇氣」,雖然這本書把Adler的理論描繪的簡單又深刻,非常喜歡作者用年輕人與哲學家對話的方式呈現,但是我無法運用在實際晤談中,像這類的書籍看完就可以賣了。

還有「斷」的很成功的例子是:上週去看小王子展,從禮品區全身而退,雖然好幾樣物品都會讓我很開心,但「現在用不到」,只好捨棄了!!

能更有意識的過生活真的很重要,無用的出去、有用的才進來,自己發現:雖然擁有的變少了,但心靈空間卻便寬廣了,更能貼近我想要追求的「簡單生活」。

繼續斷捨離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