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錄自 PPT   documentary 看板 #1CoM5LFN ]

商業周刊 第1191期  撰文者:賴寧寧


一群少年基測考前忙著打籃球、彈吉他唱歌……,這是楊逸帆獲40萬補助金的紀錄片——
《不想考基測》。16歲的他在一所特別的高中,學會做解決問題的人。


影片開始。夜深,一位少年佇立陽台,望向遠方。只有少數住戶還未熄燈,見證深夜苦讀
的身軀。

場景,轉向教室黑板,粉筆寫著「倒數三十一天」。課桌上,堆滿了參考書。

年輕的旁白響起:「這是全台三十萬考生最難熬的一段日子,在面臨基測的最後一個月,
生活中除了書,還是只有書。」

鏡頭,轉向蘭陽平原如星海般的夜景。

旁白:「但是,這些人當中,不代表沒有例外。……誰說忙只能忙讀書,忙『生活』也能
忙得很快樂。」

場景轉至一所學校。少年們有人讀書,有人上網,有人打籃球,有人彈吉他唱歌,準備畢
業前的小型演唱會。

旋即,鏡頭轉向一位正在教室讀書的國三女生,導演問她:「你喜不喜歡基測?」

「原本學東西不是為了考試,但是,因為基測,學東西變成為了考試,但是,我知道不是
,而且我覺得這樣不好。」女生回答。

鼕、鼕、鼕,鼓聲響起,黑底銀幕上出現斗大的白字──「不想考基測」。


他,是《不想考基測》導演 
國中升高中,為拍紀錄片考基測


這是YouTube上的紀錄短片,導演是現年僅十六歲的宜蘭人文高中一年級學生楊逸帆。今
年三月,他以《不想考基測》這支短片,入選國藝會與公視舉辦的紀錄片製作專案,獲得
四十萬元補助金,在九十件申請、十件入圍作品中,他是年紀最輕的入圍導演。

年紀這麼小,就在紀錄片中脫穎而出,問楊逸帆:「你以後想當導演嗎?」他搖搖頭:「
不想。」「為什麼?」「我關心社會問題,但是,我現在沒有能力解決。拍這部紀錄片,
是要凸顯台灣的教育問題,讓有能力的人來解決,但是,我以後,要當有能力解決問題的
人。」因此,「我希望能幫助別人,所以,我想當醫生,或從事教育工作。」

他是「不想考基測」的小子,如果要考基測,他就不可能有時間拍紀錄片,做自己想做的
事。但是,為了體驗考基測的心情,今年他參加基測,準備不到二十天,考上台北永春高
中,讀了一週後,因不願參加晚自習而轉回人文高中就讀。


他的學校,沒有高中文憑 
三年後不升學,就只有國中學歷


這位年輕導演有個博士校長爸爸──楊文貴。楊文貴畢業於台北師專、擔任過體制內的國
小老師,其後赴美國肯塔基 大學取得教育與諮商心理學博士,並在台北師範學院擔任副
教授;其後,他選擇體制外的教育路線,目前是人文高中校長兼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執行
長。他主張學校 應該是有機體,提供孩子充分探索未來的空間、時間,而聞名台灣教育
界。

對於教育,楊文貴父子都很有興趣,也都勇敢選擇自己的路。人文高 中是台灣第一所沒
有文憑的「無學籍行動高中」,是宜蘭縣公辦民營的人文國中小(見《商業周刊》一一○
九期〈百大特色小學〉)的延伸,去年開始招生,楊逸帆 正是人文高中第一、二屆共十
八個學生當中的一員。

來這裡念書的孩子,有的是拒絕基測的小子,有的是被基測拒絕的小子。他們的父母沒有
逼 孩子進入基測體系、或重考高中,卻選擇這所沒有文憑的高中,主要是相信「有文憑
,不代表有能力;沒文憑,不代表沒能力,」人文高中高二學生蔡山的爸爸說。

「沒有文憑」是一個很大的門檻,想讀的家長、學生,心臟都得很強,因為,這代表,三
年後畢業,如果要走升學之路,只能以同等學歷報考大 學,否則只有國中學歷。

楊文貴說,國、高中階段的孩子,是抽象思考、自我認同、潛能開發的關鍵時期,但是,
過程中的基測,掐住了學習的 咽喉,讓孩子自我探索期卡住,人文高中,就是要打通這
道阻礙。

他認為,以考試為主的升學制度,只有少數資質很好的孩子,能很從容的面對日復一日的
考試,對大多數孩子,分數、排名是束縛、挫敗的。經過考試的壓抑,我們 的孩子進入
大學後,一定大玩特玩,彌補過去沒有玩夠的考試歲月,玩夠了,才會認真思考未來,但
是,這時,可能已經大三、大四,甚至二十歲,造成台灣小孩年 齡長大,心智卻長不大


因此,如果能夠在小六到高三的黃金七年,讓孩子尋找自己的方向,到了大學,他就會很
認真朝自己的方向前進。因 此,楊文貴計畫將行動高中,向下延伸為「行動中學」,讓
孩子在黃金七年,自由的發展自我。


他的學校,將旅行當上課 
自定行程,二十天只能花二.五萬


人文高中的重點課程,就是「行動學習」,實踐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
將 書包換成背包,親身經歷,學習才深刻。

「行動學習」如何做?九月十日起的中國行是一例,主要造訪上海、福州、金門。每名孩
子的二十天行 程費用預算上限只有二萬五千元,為了省錢,他們捨棄空運,改走船運加
路運。九月十日晚上在基隆上船,隔日清晨七點到達馬祖,再從馬祖搭船到福州,到了福
州,再搭快速列車到上海,比直飛上海,至少多花十倍以上的時間。

孩子們出發前,我看到他們二十天的行程表,除了上海等三個城市確定會去 外,其他的
行程幾乎是空白的!

人文高中導師樊琦說明:「我們把行程的主導權交給孩子。」因為大部分行程空白,所以
,學生們每天晚上,必 須開會決定接下來去哪裡,預估要花多少錢,都要自己決定。

楊文貴說,旅行有兩種形態,一是「充分準備」,那就是不臨場應變,純吸收;但 他們
是「部分準備」,也就是沒有把行程填滿,留空間做應變,訓練孩子臨場反應,及處理事
情的能力。


他的學校,量身訂做課程 
興趣科目自學,基本科目列必修


不按照教育部規定的高中課程綱領上課,是人 文高中的最大特色。因為沒有課程的框架
,時間、空間都不受限制,學生可以自由探索未來,課程為學生量身訂做,由學生自己選
擇。一入學,老師便和學生詳談, 了解學生最有興趣的課程。

有興趣的科目,採自學方式,學校會協助外聘老師,專業老師可能一週來上一次課,其餘
時間,學生透過電子郵件, 向老師請教,類似過去的師徒制。每位學生一個學期,至少
會被十位老師教過。

以這學期為例,開設課程包括日文、小說寫作、商業設計、商用 英語、武術、熱門音樂
等。師資費用內含在全年九萬元的學費內,除特殊教學外不另計費用。

另外,針對將來孩子會面臨的基本學歷鑑定的五大 科目:國文、英文、數學、自然、社
會,都是必修課程,但不會硬性規定何時修完。完全針對孩子的學習需求,為個人量身訂
做課程。

目前人文 高中學生,有的是人文國中直升,有的從台北、新竹、台中、中國海南島來,
這群來自四面八方、讓小孩念沒文憑高中的家長想法是什麼?

竹科 工程師退休的蔡山爸爸,去年經朋友介紹,來到人文高中。蔡山是新竹科學園區的
實驗中學畢業,基測沒考好,原本計畫重考,後來決定念人文。蔡山爸爸形容,蔡 山之
前是電玩迷,除了電玩,對其他事物都漠不關心。


他們的爸媽,不擔心升學 
時間到了,孩子會找到自己的路


念 了一年,蔡山爸爸發現兒子改變了,不再沉迷電玩,他關心環保也參與楊逸帆《不想
考基測》的紀錄片拍攝,「兒子長大了。」蔡山爸爸開心的說。

今 年新生王人傑,原來念台中中港高中,念了一年,發現學習只為了升學,越讀越悶,
一直有自學打算,輾轉知道人文高中,說服爸媽後,從台中轉來,他形容,這個 月的生
活是「如魚得水」。

人傑媽媽說,剛開始知道沒文憑,很擔心,但人傑不斷說服,他們也多次赴學校參觀、了
解,才放心,現在,讀了一個月,她發現孩子變快樂了。

至 於升學問題,蔡山爸爸、人傑媽媽都說:「由孩子自己決定。」因為,「時間到了,
他們會找到自己的路。自己想學才會去學,這個(學習)動力要讓他自己去找 到,我以
前也是這樣的。」蔡山爸爸說。

《不想考基測》最後有一段話,發人深省。說話的陳立安,去年畢業於人文國中,透過基
測考上宜蘭第 一志願宜蘭高中,目前高二。基測前,他面對鏡頭說:

「現在社會,是反映二十年前的教育,往後二十年的社會,是反映現在的教育,我滿期待
看到,二十年後(的社會)是什麼樣的光景──」

「教育是緩慢的投資,投資下去的資本很大,風險也很大……,就看有沒有人有耐心做這
件 事,很持續的,花二十年時間,把它做到好──」

這是一位站在基測窄門前、孩子的心聲。也提醒大人們,孩子們不是天生拒絕基測,而是
對教 育,有更深的期待。



小檔案 _ 人文高中

學費:全年9萬元
住宿費:1個月2,000元(可不住宿)
學制:3年 (不以3年為限),畢業無高中文憑

入學資格:基測單科分數級距達80以上或兩科級距達70以上,且學生與家長都須接受面試

課程:以有 興趣的領域優先學習(如建築、日文、音樂等均可做為主修);國、英、數
、自、社5科列為必修

師資:心理、行政共兩位固定老師,其餘依學生興趣由 該領域專業老師授課
理念:打破時間、空間的學習限制,讓孩子自由探索自我和世界


《不想考基測 The Soul》 6分鐘版本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t4Auk2IQTs

官方Blog  http://thesouldocumentary.blogspot.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