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走河

【作者】謝旺霖

簡介

我揹著背包,帶著經書起身了,沿著河水往下走,踩著自己的影子。
路過沿岸的野花,蘆葦,與屍體。
為了一條或來或去的河流。
為了看見,為了記憶。
為了體會那些原本不懂的,也為了那些看不見的——
或將把我的眼睛,重新打開。

遲至現在,我才終於比較明確知道,為甚麼一去再去印度,「走河」的理由,且到底走了多久多遠,那也絕非幾次在印度,行腳上千百公里的路,所能輕易答覆。
原來,曾經那一連串不明所以的步履,正是為了帶領我渡過這些漫漫寫作的長日。倘若沒有走過那些歷程,我後來的生活必然大為不同(或不會一而再地走出學院),寫作的生涯也很可能早早就夭折收場了。
這不是一本可以按圖索驥的書,也不是冒險犯難的作品,更沒有企圖描繪那龐大複雜高深的印度。
其中雖不乏些片段,偏見,與陋聞,有的似乎過分聚焦在某些細小的「微物」上,如口水,如蟑螂,如螻蟻,但彷彿又不僅僅甘於那些表象;而有的人事,雖發生在那遙遠的國度,卻好像也可以生發在其他地方,或者就是我久居的島嶼。
也許,這祇是我個人一時的錯覺與誤讀吧。又或者,它們正隱隱提醒著,我在自己的小島上,已停泊地太久了,該是啟航去流浪的時候,令我竟又開始興起流浪印度的念頭。
--謝旺霖

1.從《轉山》到《走河》,見證一個作家驚人的成熟與飽滿。二○○八年謝旺霖的處女作《轉山》出版,臺灣旋即刮起「流浪風潮」,鼓舞年輕人紛紛踏上追尋自我的路上,十年間銷售十萬冊。之後他耗費八年時間,完成了《走河》一書。劉克襄說:「從《轉山》的好奇,一路吃力吃驚的探索,如今是《走河》的見學,把大河當成一本書逐字翻讀。同樣的逆天逆道,早就是不同的心境。《轉山》裡有許多「你」的成長和蛻變,《走河》是更多「我」的了悟和割捨。」

2.屬於謝旺霖獨特式的旅行,從大河出海口上溯源頭,寫盡旅途中的試探、尋徑、前進、孤獨、執著、荒謬與驚險:恆河全長2510公里,謝旺霖以步行的方式,從河下游、河中游,終至溯源至4205公尺的恆河上游。蔣勳說:「旺霖的野心一定不止於「遊記」,《走河》一路書寫下來,他有許多話要說,跟自己說,跟遇見的每一個人說,跟念念不忘的人說。……旺霖一定會找到他自己的文體,在流浪途中,喃喃自語的文體,所有的風景,所有的山與河,都只是他跟自己對話的場域,可以是西藏的山,可以是印度恆河。」

3.一則則沿河遭遇的故事,有如上演印度版的《怪奇物語》:謝旺霖筆下的印度眾生,即使只有匆匆的一面之緣,各個面貌清晰卻心思難測,究竟此人是死要錢的騙子或是真正的朋友?謎底未揭曉前,誰都無法看透,無形中也牽動著讀者觀看時的好奇心。另外,比起西藏行,他在印度似乎經常受到來自人的干擾,想求「耳根清淨」抑不可得,他也寫活了某些印度人逮住機會就死纏爛打、糾纏不清的韌性與黏功。駱以軍形容謝旺霖是天生說故事好手,讓他筆下的印度「充滿一種讓聽故事人,彷彿在小鎮戲院,挨近、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的魔術。」

4.走過恆河,那些看見與看不見的,都讓視野變得不同:承載了生老病死、感動與悲傷,看盡了貧苦富貴,真實虛妄的恆河,關注了印度的眾生後,他也找回最單純的自己,體悟到:「但願,但願流水能將這葉碎身的菩提,帶往我曾經行過的每一個地方。走向大海,或回歸到那始終仰望的天際上。」而這趟嶄新的旅程,如同林懷民所言:「無邊無際的印度式的喧鬧與污濘之後,與旺霖一起抵達河源的我,讀到這段禱告,心頭輕顫,而無法掩卷。」

5.媒體爭相刊載:聯合副刊、中時副刊、自由副刊與文學雜誌:聯合文學、印刻、文訊等,皆刊載新作。

6.名家力薦:林懷民、蔣勳、詹宏志、劉克襄、駱以軍、郝譽翔等知名作家,交相力薦。

40093963_10210109865617224_2377968936181301248_n.jpg

上圖:書封、剪紙藝術;左下圖:走河手繪地圖;右下圖:菩提葉+作者親簽

 

挺用心的一本書

推薦指數:


我以為我會看很久很久,因為理智上知道這是一趟極為考驗人性的旅程,悲苦的讓人不敢直視;

但以上是我的妄想而已,人啊,總是這麼自以為是,常常自以為懂別人的苦,如此傲慢。

事實上當我開啟河下游的第一站時,變無可自拔的一直想閱讀下去,

髒,很髒,非常髒,聚集了一堆我極力想擺脫的東西,但卻一點都不影響閱讀。

這到底是什麼樣奇異的感覺,目前尚未能釐清。

 

一開始謝旺霖便說了:「為了一條或來或去的河流,為了看見,為了記憶。為了體會那些原本不懂的,也為了那些看不見的-或將把我的眼睛,重新打開。」

於是,我也跟著張開眼睛,只是馬上映入眼簾的不是屍體就是孱弱的乞丐,

馬上就牽動著自己的同情心,這些身上長蛆的活死人究竟代表著什麼、究竟有何意義。

屍體、乾萎枯硬的手、瘡痂的臉、烏煙、跳蚤、人畜交雜、斷頭、噴血、暗黃黏稠的口水、成堆的垃圾、奄奄一息的嬰孩、血肉模糊、蟑螂、糞便、裸體、香水、昏炫耳鳴焦渴酸麻刺痛燙熱紅腫瘀血、火葬場、魚腥味、霉味......

我常常都覺得很髒,尤其是遇到惡毒之人或者是表裡不一的人最讓我覺得噁心;

但其實一直無法承認的是:自己也是渾身充滿污穢,看著看著就討厭。

常常偷懶、沒有勇氣、容易失去耐性、面對人群就想躲起來、除了諮商,學習其他專業都會半途而廢、很難違背自己的心意、很難委屈自己......

忽然覺得自己真的很不聰明,是個普通人,連平凡都稱不上!!

自己30以前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直到被捅了幾刀,30以後才開始學習接受什麼叫「現實」,

真心覺得自己很愚蠢,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卻要到30好幾才努力學習;

每天痛著痛著,倒是有點長進,至少似乎已經慢慢接受沒有一個完美的環境了,

那個像天堂般的大學時代、那個單純簡單般的家庭生活,都只是少數中的少數而已,

我得在充滿各式真假面貌中,生存下來,然後期盼活的像自己一點。

 

所以啊,我現在沒辦法去印度,

我想去的是乾淨的印度,

我想看看恆河、見識一下生死交容的景象,然後就回到乾淨的飯店;

我想要有可靠的人帶我去,安排準確的火車、不會拉肚子的飲食,甚至帶我到小巷一探究竟而不會被搶被騙,

顯然地,這樣就不叫做印度了。

可是我想去達拉薩拉,想去印度西藏、印度拉薩,

看著謝旺霖描述藏區與藏人的樣子,我覺得好親切好親切!

貧窮卻十分平靜,陌生卻十分平靜,喘不過氣卻十分平靜,孤獨卻十分平靜,

所以我只能去西藏。

而且去了達拉薩拉就可能可以見到達賴喇瑪和大寶法王,

然後可以問他們問題,

到底想問他們什麼問題呢? 我其實想不到,

到底什麼是我關切的呢? 連自己卻沒有答案。

 

我喜歡謝旺霖在最後寫下的一段話:「有一刻間,我感到不再身處遙遠,而是踩著自己的盔甲,身體,血肉, 踽踽獨行,毫無防備,走成了透明。」

根據自身的經驗,大自然會協助妳脫下盔甲,

然後伴著時間,變成了透明。

 

#薩格爾島Sagar Island:恆河的出海口叫Ganga Sagar。

#加爾各答Kolkata

#納巴德維普

#菩提迦耶Buddha Gaya:佛祖釋迦牟尼悟道處。

#瓦拉納西

#馬圖拉Mathura

#圖博難民屬地Tibetan Refugee Colony:德里小西藏

#印度小拉薩

#達拉薩拉Dharamsala

#瑞詩凱詩Rishikesh

#干戈特里Gangotri:海拔3415m,恆河源頭

#巴傑八薩Bhojbas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