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過無數受困心靈的精神科醫師,教你如何應對焦慮型、迴避型、自戀型人格?

 

Photo Credit: Ambernectar 13 @ Flickr CC By ND 2.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控制型也會發展出其他類型的性格,但大部分的共通點是,想要依己意而行的欲求很強烈,如果這點被破壞的話,就會感到極度的挫折。換言之,在控制型的人當中,會看到支配這種些許自戀的徵兆。

文:岡田尊司

一、焦慮依附型人格應對法

不要刺激焦慮依附

焦慮依附強烈,擔心是否會被對方拒絕?是否會不被認同?會看對方臉色、容易過度迎合對方的依附類型,就稱為不穩定依附型。

這種類型的人,大多數尚無法整理出與父母(養育者)的關係,常會牽扯入過多的負面情緒。又稱之為「被困型」。總是冷靜開朗的人,只要談到父母或出身,就會突然變得沉默寡言、很情緒化。

這種類型對於認同欲求很強烈,對於被拒絕或被拋棄,抱持著過度的焦慮感。為了不威脅到其安全感,充分考量這種強烈的依附焦慮是很重要的。

 

 

只要他不像平時那般回話或打招呼,就表示這類型的人陷入了強烈的不安或非常嫌惡的情緒中。此時不能擺出放任不管的態度,就算是開玩笑也不能表現出來。同時也不可以威脅要拋棄他,想要藉此加以控制。這樣的做法,當場或許有效,但當事人會想有正遲早都會被拋棄,而導致信任關係出現了裂痕。即使沒有被拋棄,也會想要自我放棄,誘使他做出出乎意料的背信行為。

「會一直不變地關心你喔!」

「遇到困難時就來找我商量吧!」

如此一貫的態度與行動會讓依附焦慮者冷靜下來,變得穩定。

不可滿足於對方配合的反應

對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被對方所認同。與這種類型的人對話,首先要做的心理準備就是不厭其煩地傳達「我認同你的價值與能力」這個訊息。在依附關係強烈不穩定的狀態下,當事人只會配合對方說好話,無法達到具實質意義的對談。

不穩定型的人很會察言觀色,大多會一面注意對方的反應,一面做出完善的回應,以免遭對方否定、疏遠。雖然感覺上好像很配合對方,但並非是衷心順服。甚至還有不少人會在私底下說對方的壞話、責難對方。兩面性非常強。

與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對話時,首先必須知道的是,對方若只是配合的態度,那麼就不是真正的對談。為了打動這類型的人、讓對方開啟心扉由衷地說出真話,那麼當對方說出有違期待的話語時,我們的反應將左右著對話的成敗與否。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會試探我方將做出什麼反應。如果總是加以否定、說教:「不准這樣說!」或「才不是這樣吧!」那麼對方就會緊閉心房,只是在配合演出;或是反而將聽者當作是不理解他的人而感到厭惡,產生反抗。

這個時候,要說出:「你可以好好表達了呢!」「真是有趣啊!」「這可是新的切入點喔!」肯定的接受是重點所在。就算想法不同,如果能將發掘對方觀點的過程當作是一種樂趣,大方接受的寬宏度量是必要的。

指出問題點時要特別小心

對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指出問題點、陳述不同意見時,必須要注意這種類型的人被人指出問題點時,很容易把它認定為是責難或攻擊。聽到與自己相左的意見,就會覺得自己被否定。無法冷靜地接受意見並修正自我,有時還會起憎恨心、在背後說他人的壞話,或鑽牛角尖地予以反擊等。

所以,經常性地以「我這不是在責難你,只是指出你的做法而已,我一直都非常認同你,希望你不要誤解,好好地聽我說。」等開場白來切入是必要的。

要指出一個問題,至少要給予一個肯定的評價後再進行,會比較容易被接受。

當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作為領袖、掌握主導權時,很容易引發令人困擾的事。面對跟自己不同的意見會感到強烈的不安,結果就是完全不認同這些意見,容易將唱反調的人視為敵人。

也就是當有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就會否定這個人的存在,並視為是一種威脅。身為領袖,很容易顯現出胸襟狹窄的特質。如果違抗的話就會在身旁說些壞話,想要加以排擠。

與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對話時,要特別留意不要威脅到對方的安全感;發表不同意見時,也必須先表明尊重對方意見的態度後,再說明自己的意見。即便如此仍不被接納的話,就乾脆撤退不要談了。繼續花費無謂的力氣,只會愈發威脅到對方的安全感;與其誘發出敵對的行動,不如把精力及時間用在別的地方。要從意見相同或共同關心點切入,也是一種做法。

對方可以放心地談話,不必擔心自己會被否定的話,也就不會有想要攻擊的想法了。

就算是開玩笑,也不要用責難對方的說法比較好。依附關係不穩定者的特徵,就是容易把被講過的話記在心裡。因此在對話時態度要謹慎,就算打開了話匣子也不要得意忘形地開玩笑。與這種類型的人溝通時很容易禍從口出。

動之以情而非說之以理

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很容易做出情緒化的過度反應。覺得討厭的話,就會一路討厭到底。所以一旦被嫌棄的話,就得要花費非常多的氣力才能擺脫了。

但想用道理說服對方幾乎是毫無效果的,有時反而還會遭到反擊。與其說之以理,動之以情還比較有效。因此,想要打動依附關係不穩定者的話,比起用理論說服,不如訴諸情感更為重要。訴諸情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傳達自己的經驗或自己的想法。因為就算說再多正確的事,始終都還只是紙上談兵,對這種類型的人起不了什麼作用。如果無法與當事人本身經歷、想法等真實體驗連結的話,是毫無說服力的。

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對開誠布公、談論自身經驗的人,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反之,對於不自我坦承,只想用理論說服人的人,則容易抱著「所以又如何?」的想法,絲毫不為所動。

不過,若是靠保持距離來維持關係時,就不要特意地投入情感,而且還要極力避免自我披露,只用理論性的說詞、冷靜對談的方式會比較好。要看你是想要打動對方的心,或是以理服人,對話方法也會有所不同。

二、迴避依附型人格應對法

永遠保持距離的人

不喜歡親密的人際關係,保持著一定的距離,避免過於親近的依附關係,稱為迴避型依附關係。他們通常很認真、感覺很優秀,好像很容易跟人打成一片的樣子,但不管過多久,距離都無法縮短。對於工作或感興趣的事可以談論很多,但不太喜歡談論私人的話題或家庭或自己過去有關的事,這些都不想談。

因此,他們不擅長對人撒嬌或依賴他人,也幾乎不會自發性地尋求商量。

談話時,雖然可以對答如流,但單單只是希望他們說出這些事,就很容易讓他們感覺隱私被侵犯了。而且,他們也不喜歡表達自己的心情。與這種類型的人談話時,談論中立性或對方感興趣的話題應該是最安全的了。不踩底線,不威脅到對方的安全感來應對是最基本的。

以長遠來看,可望能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迴避型的人總是喜好制式的應對,容易對不按牌理出牌感到困惑。雖然一直重複相同的事應該讓人感到無聊才是,但對這種類型的人來說講相同的事才會感到心安。

接受自說自話

迴避型的人大多不擅長溝通,在對話時不太會考量到對方,往往只會熱衷地談論自己所關心的話題。當你問他話時,很容易只對本身感興趣的話題滔滔不絕。有時,當對方講了一陣後,也想稍微回應一下時,對方卻會表現出突然失去興趣的樣子。

因為無法配合話題對談,所以與這種類型的人對話時,會累積不少壓力。不過,熱心地聽取這種單方面的講述也很重要。持續聆聽單方面的陳述,令人意外的有時完全無關聯的事會產生連結,還可能傳達出重要的訊息。所以,把它當作當事人獨特的溝通風格,而予以尊重,用關心與同感回應的話,便可能會發展出意料之外的結果了。

對於這種類型的人,在聽取他個人沾沾自喜、躊躇滿志的對話中,有時也會連結到稍微深刻的對話,而這大多是成為建立親密或信任關係上最初的敲門磚。

共享對工作或興趣的關心

對迴避型的人而言,比起愛情或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對工作或嗜好的興趣。換言之,想要與迴避型的人維持穩定的人際關係,重要的是,共享相同的興趣或關注。

誠如第一章所述,所謂的共享關心,雖然是適用於所有的人際關係與對話,但在與迴避型的關係中更顯得重要。相對地,就算其他部分毫無共通點,在興趣或工作領域上如果能有共同的關心,在拉近關係上也會成為強大的助力。如果缺乏共同關心的部分,但又必須與當事人加深關係時,就需要「打進」當事人的興趣領域,以達到共享關心的決心。這個時候可以請當事人引進門,接著再循序漸進。總之,這個部分的交流,會為建立穩定的依附關係上帶來突破。

以此來看,對這種類型的人而言,興趣或關心一致的伴侶,應該是求之不得的吧!實際上,這種類型的人能夠經營幸福的家庭生活,通常是原本就擁有相同的關心,或者另一半願意認真地來迎合當事人。

克制感情,一步步地靠近

迴避型的人,大多都對強烈的感情感到不舒服。因此,盡量不要過度地表露,適度地表現比較好。在表達共鳴或親密感時,表露過多的感情而糾纏不清的話,會增強對方的警戒心。

然而,這種做法對於化解迴避型者的內心,也有裨益的一面。例如:與防禦心強的兒童玩相撲,使得他因而打開心房的案例。透過肌膚接觸或豐富的情感表達,以稍加強迫的方式縮短了距離,因而解開了警戒心。如果是因為對方保持距離,所以我們也要保持相同距離的話,那麼不管過了多久,距離都不會縮短的。

不過,最安全的方法,還是不要過於著急,花點時間慢慢縮短距離。這樣的方式也才會讓關係長長久久。有時,雖然在對方警戒時,以突然趁虛而入的方式對方會接受,但這樣做並沒有尊重當事人的主體性。以長遠來看,這種關係很容易出問題。

三、自戀型人格應對法

控制型依附模式與自戀

依附焦慮強烈、總是擔心自己是否被討厭的焦慮型,與不想與任何人親近的迴避型這兩種依附類型,是採取不同性質依附的類型。這種類型,是以支配、控制的型態展現出依附的方式。也是先前提過的,被稱為「控制型」的依附。控制型的人,本身代表的就是一種「標準」或「法律」,掌控著身旁的人。

控制型的兒童長大後,容易表現出的典型,就是自戀性格。自戀性格的人對自己擁有過剩的自信,認為自己是特別的存在,期待世界是以自我為中心運轉。若事情的進展未能符合己意時,就會感到強烈的憤怒,而對礙事者予以猛烈的攻擊。

控制型也會發展出其他類型的性格,但大部分的共通點是,想要依己意而行的欲求很強烈,如果這點被破壞的話,就會感到極度的挫折。換言之,在控制型的人當中,會看到支配這種些許自戀的徵兆。

控制型,是在與父母依附關係不穩定的四~六歲左右兒童,即會顯現出來的行為模式,兒童藉由控制父母,以獲取穩定關係的結果。

在理解依附型態時,除了依附焦慮、依附迴避等兩個要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第三要素,就是控制。這個要素,特別是與自戀性格有著深厚的關係。

自戀膨脹的問題

扭曲的自戀性格常是造成麻煩的根源,將人際關係變成了拷問。

若問病態的自戀性格為何會造成問題,就在於並不是只有當事人本身,就連身旁的人也會被捲入而感到痛苦。病態的自戀性格具有各種面向,而最有害的一面,就是缺乏同理心與過剩的支配了。就像是在缺氧的環境下還強迫勞動一般,營造了最惡劣的心理環境。如果事情不按自己的旨意而行,就會沒完沒了;一旦變得無情,那麼跟任何人都無法持續交往。

這種具有嚴重自戀問題的人與日俱增。如何與自戀型的人相處,已經成了非常大的問題。

就算還不至於那麼極端,但在許多的領域裡都充滿著自戀傾向者這點看來,或許可以說現代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傾向吧。許多人都想要依照自己所願地掌控局面,希望事情朝自己所期望的方向發展。而比起體貼他人,更容易偏向關心自己。

在這樣的狀況下,只是把自戀性格視為問題的話,將無法順利進行。而如何讓自戀性格者能獲得良好的發揮,這樣的觀點才是必要的。

(後續)變成讚美的鏡子、變成像父母般的庇護者:精神科醫師應對自戀型人格的對話技巧

 

書籍介紹

啟動心靈的對話:拯救過無數受困心靈的醫師,告訴你讓人做出改變的對話技巧》,時報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我們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岡田尊司

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岡田尊司,在本書中重新顯示了對話技巧所擁有的力量,集結數十年來的臨床經驗與故事,匯集與病人之間的談話技巧精華,告訴你使用正確的對話技巧,可以讓心靈受困的人重新找到自己。

引發心靈奇蹟的七種談話法:
輔以心理分析為基礎,精選能夠引發心靈奇蹟的七種談話法,以豐富具體的案例詳加解說,讓大家知道如何面對心靈受困、須要支持的朋友、家人,根據問題的性質與目的、談話對象的個性等不同的因素,使用各有不同的談話技巧,進行一場啟動心靈的對話,讓對方敞開心房、轉念、走出困境。

 

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14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