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全部的你封面

【作者】楊定一

簡介

 人生,離不開身分跟「我」;而人生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快樂。
  找到全部的你,也就是找到全部的生命,因此,也就找到快樂。


  ★什麼叫做全部的你?

  全部的你,也可以稱全部的我,全部的生命,全部的一切;活出全部的你,也就是活出全部的生命潛能。

  我們所看到的世界,其實是透過感官所帶來的資訊所組合而成的。任何東西,我們所看到、聽到、聞到、嚐到、摸到……其實都是資訊,經過腦部的處理而轉出來的印象。我們連最堅實的東西,比如說花崗岩,都是透過神經系統的電子訊號所轉出來的認知,嚴格講,連個石頭都是個念相,而這世界完全是念相組合的。但是,我們把所有的形式當作真實,創出我們所認為的人生。

  本書教大家怎麼走出這個虛擬實境,而接觸到全部的生命。

  生命其實不光是人生的內容,不管多悲觀或是多風光,這些生命種種的變化,只是全部生命的一小部份,其實還在生命的前景打轉。而生命的背景,也就是念頭和情緒所從生的因地,其實也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份。也就是說,除了「有」,還有「沒有」才組合出完整的生命。不幸的是,我們的一生都落在「有」的形相世界,忽略掉了一個更大的境界──這是作者透過這本書想找回來的。

  全部的你,也可以說是把腦和心或是一切都找回來,都跟生命整合起來。

  全部的你,全部的我,全部的一切,是古人留下來的最完整的哲學系統。它是包括智慧,又包括慈悲的大法門。這個傳承自古以來,到現在沒有斷過,甚至不可能有斷層。因為宇宙本來就是醒覺的,而我們就是宇宙的一部份。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把讀者一起帶回到自己的家、自己的本性,也就是──自己的心。

【書中佳句】

  1. 醒覺,是從人生的前景,找回生命的背景。
  2. 人生,是從念頭的幻覺建立的,而這些念頭不是停留在過去,就是投射在未來。
  3. 除了「有」,還有「沒有」才組合出完整的生命。
  4. 透過背景才有前景,透過「沒有」才有「有」。從「不動」,才有「動」。
  5. 我們人生好比泡沫,而每個人的泡沫又不一樣。泡沫和泡沫之間的摩擦和衝突,就強化了「我」。站在整體,人生的泡沫根本就不成比例。就像海表面的波浪,雖然不停地「動」,但跟不動的深海相比,那起伏只是很小的一部份。可惜的是,我們看不到比這小泡沫更浩瀚的宇宙。
  6. 「我」的觀念,也就是任何念頭,離不開時空。本身就是透過其他種種條件才聚合而成的。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存在。也因為要依賴別的前提和設定,「我」當然是無常的。任何形式,都是無常!任何形式,是透過條件而得到,也同時透過條件而失去。
  7. 「空」和「有」可以同時存在。進一步講:空就是有,有就是空。
  8. 生命包含兩種意識。一個就是我們侷限而有條件的意識,它,確實跟我們的人生故事是分不開的,也就是人生的情景,不斷透過因果而成形。另一個遠遠更大的意識,也就是生命的背景。他是個一體意識,就是個輕鬆的知覺,不受任何條件約束,它是永恆、絕對的存在。
  9. 把生命的奇點找回來,就是修行。修行也只是把相對和絕對的交會點找回來。相對,就是有侷限的客體意識,讓我們化出一個人生,甚至「我」的身份,也讓我們一生在裡頭打轉,不斷強化「我」的故事。絕對,也就是不生不死、永恆、寧靜、不動的一體意識。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老早有的,不可能沒有。自然的活在自己的本性,這就是修行。
  10. 這個交會點,就是「這裡!現在!」,當下,這個瞬間,是不用找的。
  11. 把生命全部交出來,一個人就自然活在當下。
  12. 其實是空來空我們,生命來活我。
  13. 因為我們本來就已經是完美、完整、全部。一點一滴加不上去,減不下來。再怎麼加,也只是如此。再怎麼減,也只是如此。追求也追求不來,學也學不到。因為我們就是祂!我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們。我們就是生命。生命就是我們。這個宇宙可以演變出來的萬物百態,也都只是我。其實我,就是。
  14. 真正的愛,是在萬物百態中看到上帝。愛是隨時看到上帝,在每一個角落,甚至在每一個形式的展現中。
  15. 任何愛,都有條件,都含著一個期待。反過來,只有愛自己,才是永恆的愛。但是這個「自己」不是人間所想的「我」。這個「自己」是包括真正的我,真正的自己。所以真正的愛,就是愛我的一切。也就是上帝。也就是宇宙。也就是生命。
  16. 全部的你,不光是愛,也是寧靜,也是喜樂,也是永恆。
  17. 死亡,是生命重新的開始,是宇宙帶來的最大祝福。任何死亡或失落,都是神聖的。
  18. 真正的修行,也只是清清楚楚地選擇了放掉任何念頭,也就讓念頭死亡吧。這麼說,修行跟死亡只差這一點:死亡,或重大的失落是不由自主的被迫向更大的生命開啟,來面對這最大的奧秘;而修行是主瞪的「死亡」,也只是自願的「死亡」,消失掉任何「我」所帶的身份。也就是說,死在每一個瞬間,也是從下一個瞬間重生出來。懂得死,一個人,才可以真正活起來,全部的生命才可以找回來。
  19. 我只能把生命全部的聰明、全部的創造力帶到這件事上,帶到身邊。也就是說,我完全投入。透過這個瞬間,完全投入眼前的事。這樣子,「做」和「存在」已經不分了。是「做」,來做我。而我,完全交給「做」。我,就是創造力。這才是醒覺的「作為」,又誠懇,又投入。但是,再也不會被這個人間帶走,而把自己迷失掉了。
  20. 醒覺,也只是輕輕鬆鬆的存在,而這輕輕鬆鬆的存在,就是活在「這裡!現在!」

推薦指數:

繼上次「人類圖」讓我驚艷並點醒了我之後,(雖然現在我已經完全不需要人類圖了)

「全部的你」比我想像中還具有影響力,應該是說比我期待中的更貼近我的需求與世界觀。

楊博士用最淺白的話語陳述了自己所發展的世界觀,整本書雖然很厚但用語非常的平易近人(而不八股),唯一的小缺點是標點符號怪怪的(很多的句號);

而在楊博士的理論中,不難發現有些聖人先賢的影子,除了上帝、佛陀之外,常常被提及的是禪宗,而我最感到親切的是存在主義與Jung的集體潛意識以及我一直追求的平衡理論。

當然更對我胃口的是:不隸屬於某個宗教,但卻能發展出一套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這不就是我長期以來所追求的嗎?!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像這樣佛家的用語,今日總算有些明白,因為「空」的相反不是「無」啊!

然後「瞬間」的概念點醒了我:所謂的修行、正念、靜觀...關鍵都在於「瞬間」或者說「之間」,

不管是哪種「想要」、「練習」、「期待」,用力,就不對了,

例如:努力想要尋得平靜,本身只是個念頭,

要做到無念無相,才是全部的我!

所以無須再問該怎麼做、目標是什麼(天啊,光這件事就很困難了)

真的就是自己所相信的:順著本心走,就對了!

 

所以感念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包括那一堆的欺壓與失敗&原則與意義,

今日爾後的準則是:在現實(與你的理念背道而馳)的條件下,努力做到維持內在的平和,

(其實說努力就又不對了)

不用刻意強求平靜

不用刻意強調意義

不用刻意維持界限

不用刻意爭個黑白

所以,似乎最好的註解就是:                                    (空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enghe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